【知行晓庄】【红领巾学先锋】大国工匠人物故事第三期:“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

浏览数量:5269    

【知行晓庄】【红领巾学先锋】大国工匠人物故事第三期:“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1fca2248.png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6a39ccd9.png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生于1955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21cef4e4.png

顾秋亮成为“顾两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1972年,17岁的顾秋亮高中毕业后进入七O二所当钳工。“平面锉平”特别费时费力,站得腿麻,锉得手酸。“那段时间,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白天练,晚上下班后接着练。一边锉,一边琢磨,锉完了十几块方铁,用断了几十把锉刀,两年后,终于满师。他手上的活儿也开始有了灵性,做的工件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一些工件机器加工后,还要手工锉或磨,否则精度达不到要求。而要将金属锉磨到“丝”的精度,对手上控制力的要求极高,顾秋亮打了个比方:就好像拿着一碗水去跑步,既要快,又不能让水泼出来。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开始,顾秋亮正是从这些基本功中汲取着营养,也磨砺着自己的内心,为日后成功的果实耕耘出一片沃土。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mfeff9f1.png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530a9d4b.jpg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m157ae85e.jpg

2004年,为了确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顺利安装,七O二所抽调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参加该项目的总装工作,顾秋亮为其中之一,该项目分12大系统工程,研制难度相当大。在潜水器总装及调试过程中,顾秋亮同志作为潜水器装配保障组组长,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带领全组成员积极配合设计人员,对每个细节进行精细操作,任劳任怨,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凭借扎实的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主动勇挑重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保证了潜水器顺利按时完成总装联调,获得设计人员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m7c014ff0.png

蛟龙号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潜水器的结构件及设备安装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有结构件、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必须到位,强度必须保证。如潜水器舯部两侧的测深侧扫声纳,对安装的精度要求非常高,顾秋亮根据设计安装图纸设计了专用工装,并绘制安装工艺图,成功完成安装,满足了精度要求。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m1d176739.png

2009年,蛟龙号拉开了海上试验的大幕。年过半百的顾秋亮义无反顾地踏上海试征程。一上船他便晕船严重,吃不下饭,连泻带吐。他吃了晕船药,硬撑着起床下地,几天后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海试条件异常艰苦,常与烈日和暴风雨作伴,经常要在60多度的甲板上完成拆卸、安装、维修工作;甚至为了抢时间、抢海情,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工作。2012 年海试期间,顾秋亮和同事们连熬两个通宵,解决了进口推进器的瑕疵。冲刺7000米深度大关前夕,他冒雨抢修损坏的推力器,再次忙到凌晨。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叶聪从7020米的深海返回,写下这样一段话:“昨晚,同志们只睡了五个小时,顾秋亮则更少。今天早上,我来到蛟龙边,他们已做好了下潜前的准备。因为有了他们,我无所畏惧,无比自信。”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m7263de28.jpg

顾秋亮的光辉事迹深深影响着少先队员,此时此刻,少先队员们也有话想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3c0d977d.png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m56b60a1b.png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1cd005b7.png

大国工匠第3期_html_38d35445.png

大国工匠顾秋亮是一线工匠们的代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对技艺完美的追求,深深感染我们,值得全社会尊重

第三期.mp3

图文:大队部

讲述人:四(1)中队 王子浩

一审:宣德处

二审:校长室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