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3年10月13日上午,晓庄小学数学组齐聚一堂,围绕“自动课堂”下“小先生制”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以课例《倒数的认识》为载体,如期开展数学组教研活动。
课堂伊始,张琪老师通过汉字引入,激发学生对倒数的学习兴趣,建立倒数的表象,随后揭示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让学生自己找概念中的关键词并作出解释,形成对倒数的初步理解。在随后的练习中,让学生根据概念总结出求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接着,对比呈现学生的学做单,再通过讨论得出求小数和带分数的 倒数的方法。最后在练习巩固中,学生通过找四组数的倒数,从而发现真分数、假分数、分子为1的分数和整数倒数的特点,实现思维的提升和进阶。
10月13日下午,数学组就本节课展开交流和思考。首先张老师介绍了自己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张老师认为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对倒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此指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倒数以及如何去表示一个数的倒数,并根据以上两点展开了教学。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强调“乘积为1”“两个数”“互为”等关键概念,在带领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倒数后,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带分数、小数与整数的倒数。
随后,各年级教师代表分享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杨淑婷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整合度高、重难点突出,注重学生对倒数本质特征的理解,通过观察、计算、概念总结、感知等数学活动,强化了学生对倒数意义的认知。鲍婕菲老师认为张老师设计的学做单层次清晰,汉字引入的设计环节构思巧妙,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对0为什么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陆扬帆老师认为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倒数的含义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环节衔接自然,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困惑: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在课堂引入部分考虑是否需要整合。高梓雯老师认为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氛围活跃,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效果,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同组的查健老师提出本节课根据教材和学生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教学框架,预设在教学中的生成,从而更好地体现小先生制的课堂教学。最后,刘珍妮主任认为本节课结构清晰,过程流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有效捕捉资源,并进行对比总结,同时也指出如果在练习的设计中能体现倒数的价值就更好了。
本次教研活动,积极推进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先生制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积极的、热烈的、和谐的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数学组成员都不断收获着,成长着!
图文:朱琳
一审: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