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0
9月30日上午,刘珍妮老师以《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拉开了南京市晓庄小学数学组内公开课活动的序幕。本节课上,刘老师第一次尝试使用“学做单”,多角度探索构架真实、有效课堂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课后,数学教研组齐聚一堂,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反思和评课活动,校园内听课、学习、交流的氛围异常浓郁。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刘老师课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掌握了一位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刘老师巧妙的利用这一点,要求在正方形和直尺上表示出0.3元和0.1米,学生经历把一个正方形和1米平均分成十份,取其中一份的过程,激发学生已有认知经验,通过丰富的数据材料,归纳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实现认识的提升。接着刘老师提出:选择一个生活中用0.01表达信息的例子,画图表示,自然过渡到两位小数的认识。最后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学生尝试写出三位小数的含义并举出一个生活中用三位小数表达信息的例子。层层剥笋般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马艳龙老师表示:小数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和由此及彼的类推过程。刘老师依托“学做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不断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一次次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随后,李桐老师结合自身认识小数的教学经验,设想从学生熟悉的身高着手,是否更能更加紧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可以用动画放大的形式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教学联系在一起。接着,于顺老师表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非常精彩,但是也存在部分同学的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类、涂色、用分数表示、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最后,李一郎老师表示,生活中学生对于0.01的认知较少,从而对0.01 实际意义的理解存在困难,应该让学生通过具体模型,深化对百分之几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组教研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活动,各位老师热情高涨,讨论氛围浓厚,集体研讨扎实有效,大家知无不言,相互学习,相信教育的信念已在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心中不断发展壮大!
图文:朱琳
审核: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