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4
秋意浓,桂飘香,教研正当时。晓庄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师在金立义校长的带领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会观察 会表达 会思考”的数学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了我校“小先生制”下“自动课堂”的建构。
10月18日上午,李桐老师在四(1)班执教《观察不规则组合体》一课。课堂伊始,李桐老师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新课,让孩子尝试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此首古诗的意境之美,在学科融合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图形。为了更好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李桐老师设计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调整四个教学环节,真正的让学生经历了从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相结合的真实学习过程。
在组织教学时,李老师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以“小先生”的身份,积极动手操作,大胆的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典型的“小先生制”下的自动化课堂。
10月18日下午,全体中高段教研组数学老师就李桐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首先李桐老师进行简单的说课,介绍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同时进行了自我反思。
接着,听课老师结合新课标内容、“自动课堂”的实施要点和日常教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丁洁老师指出,李老师从《题西林壁》入手,进行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引入,带着“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这样的思考进入今天的数学学习。李老师以兴趣为主线,设计上都紧紧围绕“自动课堂”这一主题,并且足够放手且能给与学生充分探索和表达的空间,值得学习!朱琳老师则表达了对本节课的赞赏,观察不规则组合体一课,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后尝试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级教师马艳龙对李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节课,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同时,马老师也对本节课提出了建议,希望年轻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严谨性,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发展规律和便于操作的教学活动。
丹桂飘香意醉人,课题引领助发展。晓庄小学全体数学老师,正在以“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为契机,深刻体会新课标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争取诠释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自动课堂!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