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98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253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98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5b023dc1.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新学期伊始,南京市晓庄小学在金立义校长的引领下,继续掀起各学科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后本公众号推送文章所称新课标均指此版本)学习的高潮。为了分享学习成果,陶心书社工作坊从第96期开始,将分期分批推送青年教师的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标 领悟新理念 分享新体会

(三)

语文学科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m3fb9e422.png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4d071d8b.pn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周钰



关于新课标任务群的具体设置与实施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我都不求甚解。暑期八月通过教师培训的两次学习,我对新课标中关于任务群的实施有了很深刻的感悟,也终于明白了如何将课标中的理念应用于课堂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堂预习、任务驱动、学科育人,现围绕三个主题对我的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预习任务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习惯于将预习任务完全布置给孩子在家里完成,而现实情况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不能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的。没有预习作为基础,在课堂上这部分孩子的学习状态相比其他充分预习的孩子而言要差上很多,从而导致知识的脱节,成绩也自然不容易提升。

通过学习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习惯,我们完全可以将预习部分直接在课堂开始前迅速解决,课堂一开始就下达关于本单元的预习任务,给孩子们固定的时间一起当堂预习,并且设置难易适当的题目循序渐进的考察孩子当堂预习效果,可以设计当堂评价表,让孩子们能够在答题之后对自己的预习打上适当的评价。这一环节的设置能够真正的将预习任务发挥作用,并且能够调动所有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

二、任务驱动

在教学时我时常能感受到有一部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培训中特级教师史春妍讲述了《中国美食》一课示例,我在教学中仅仅结合书本图文菜单菜名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定向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史特举出的例子中则是以任务的形式吸引孩子对本次的教学内容感兴趣,由生活中的招待客人——定菜单——买菜——配菜——做菜——自己创新菜式——宣传中国美食文化,以紧密相连的任务吸引孩子开启一轮又一轮其妙的学习,完成相应任务。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完成任务,这一解读我受益匪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是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而任务驱动完全符合这一理念。

三、学科育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孩子识字写字,还要引导孩子阅读与鉴赏优秀文学作品,在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鼓励孩子们交流与表达,更是肩负着带领孩子们探索与研究的重任,我们要将一腔热血实实在在的抛洒于课堂之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学的理论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我会不断学习与内化,同时两次充实的培训也给我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培训之后,总有对新学期工作的期待,未来愿身披铠甲心有远方,长风破浪扬帆起航,借所学所感,望今后的自己踏实工作,潜心钻研。


2

基于生活 创设趣味情境  

——以小学一上第八单元综合评价为例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m70cc9d65.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张玲玲

2022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版。对于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课标的学习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更是一次挑战。对于我来说,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低年段没有书面作业,每学期末的无纸化测评能全面的考察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吗?这让从事小学低段教学的我对课标的学习更多了一份渴望,迫切地想要从中找到我所想要的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吸引我的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因此,我们要在已有的教材中形成大单元的意识。我们可以以学期末的复习课为抓手,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学习任务群的综合评价课堂。学生在综合评价课堂中学习,通过整体情境的创设,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感受汉字蕴含的文化,从而为低年级的学习扎实落地

那么,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给予了我们教学的建议: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也就是说创设的情境要源于生活的真实需求,要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相关联,解决当下现实生活的问题,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一上第八单元的综合评价教学设计中,第一次创设基于整体单元的情境,创设的情境是以现在热点的话题为主题的“太空寻梦环游记”,“由航天航空的设想引导学生畅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在太空中遨游,并当一回小小探险家,乘坐“寻梦号”飞船,前往各大行星,开启美妙的寻梦环游之旅。”整个的情境是这样串联的:登陆飞船——地球能量补给站——金星词语走秀场—— 水星经典积累馆——土星故事分享屋——终点寻梦心语墙。这样的情境创设新颖独特,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但是我发现,它与我们的教学情况不符合。

因此,在二次设计时,我们将情境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设计这个主题情境的理由是1.本单元《语文园地八》中“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为《春节童谣》,这是和过年有关的童谣,设计的任务也和童谣中的内容相通;2.本单元为一上第八单元,处于上学期的学期末,这也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这也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关联。

整个主题情境定稿为:年前大扫除(扫房子、贴窗花)——走亲访友去拜年(拜大年、猜灯谜、放烟花)——新年送祝福。

每一次的情境创设的过渡语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揣摩,比如在拜大年环节,由一开始的“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在春节期间去拜年,道贺祝福。”到改为“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可是,有一些人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们平平安安渡过春节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去给他们拜年。”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现实生活。

所以,创设情境一定要精准,落实真实、有意义两大特点,我们可以从单元的教学内容里挖掘可创设的点,比如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和景点有关,那么可以设计游览主题的情境,和校园生活有关,可以设计校园生活主题的情境等等。这也就达到了《课标》中所说的要与语文生活有关。2.情境的创设也可以从当下的生活实际出发,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比如最近要秋游,那么就可以以秋游为主题。快到了元旦节,那就可以以元旦节为主题设计。

总之,情境的创设要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

对于课标》的学习,我们仍然要不断地研读,去聆听专家的讲座,在教学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让课标》落地生花



体育与健康学科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22e6f300.jpg

1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fc2665.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程媛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颁布给予了我们更加清晰、具体的培养目标课标提炼出的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分别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使教师更加明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接下来,课标的理论运用到实践才是体育老师最应关注的问题

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越,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其次,转变自己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不是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执行者,不是一个只懂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化观念和教育素质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技术需要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尽可能的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对体能、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新课标提倡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多维度的。



2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m61bfc5df.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苏常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体育课堂练习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行为规范这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改革道路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学科培训以及自身对新课标的研读我发现新课标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2.优化了课程设置3.细化了实施要求4.强化了育人导向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7.增强了指导性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正确“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59de51e4.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曹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是今后我们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对小学体育教师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课程方案方面,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课标提出了体育课程应该要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义务教育总体培养目标,才能分析其课程的价值取向,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践行新改革。

在课程标准方面,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评是促进。学、练、赛、评一体化整体规划、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让学习可见。注重有机融合。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新课标的改变,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应以新课标为航标,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图文:马艳龙

来源:各青年教师

制作:

审核:教师发展中心


陶心书社第98期_html_19069c72.png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