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5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课堂改革的进程,11月21日晓庄小学低年段数学组围绕“以‘自动课堂’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开展了本学期的第四次教研活动,继续深入研究学做单的编制,进一步探索小先生制下自动课堂的建构。
首先,低年段数学教师齐聚二(4)班,聆听了高涵老师执教的《认识米》一课。高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实例中常见的“安全距离1米”“限高2.2米”“塔楼高度369米”唤醒学生对“米”的原有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借助米尺,学生认识1米的直观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接着高老师带着学生在米尺上找到了10个10厘米的小条子可以贴满1米的尺子,由此得到“1米=100厘米”。之后高老师引导学生估一估桌子的边长、篮球场长度、床的长度、公交车的长度,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几米、十几米等的感知。全课最有趣的环节是高老师设计了一个“估一估,1米大概到身体的哪里?”学生先估计,给自己身体贴上贴纸,同桌互测,再调整贴纸的位置。学生在估计、调整的过程中再次建立1的长度表象模型。在这两次的活动操作中,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浓厚,为高老师精心设计的这节数学课点赞!
课后,低段数学组的老师们针对本节课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高涵老师的这节《认识米》充分体现了我校数学组以“自动课堂”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旨。低数组的各位老师对高涵老师的这节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赵蕾老师提出需要明确测量的方法,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精确指导。鲍捷菲老师提出操作和练习相结合,适当提升难度。“1米”是一个很抽象的长度,高涵老师通过设计两次操作,让学生在测量、调整、估计等过程中,反复建立“1米有多长”的表象,大家都收获匪浅!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低年段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对自动课堂的建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晓庄小学数学组会一直秉承着“自动课堂”的理念,在“学做单”的教学实践中扎实稳打,将小陶娃们培养成“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学习小主人,不断反思促进提升。
图文:孙婷婷
一审:鲍婕菲
二审:教务处
三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