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22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9月23日,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李琳,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刘霞,以及晓庄小学全校教师齐聚报告厅,观摩“小先生制”下学做单在数学自动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专题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有两节观摩课、一场主题汇报和专家点评。
第一节课是由鲍婕菲老师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鲍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入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经历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利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快速引出二分之一。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有部分孩子可能已经会读、会写分数,只是对于分数的认识不够完善,鲍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索二分之一的读写,让已经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会的教其他不会的学生。继而留更多的时间讨论二分之一的含义。鲍老师摒弃了“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提供直观形象的折纸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几分之一,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当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几分之一”时,有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也有一个圆形的四分之一。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涂了其中的一份,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四分之一。学生主动探索出分数的本质属性,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分数的本质属性。随后进行巩固练习,对于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4”进行辨析,明确平均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学生充分掌握了什么是几分之一以后,鲍老师让学生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自主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小先生”制自动课堂自动、自主、自学的特点。
紧接着,李一郎老师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场充满思维火花的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伊始,李老师从“策略”二字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随后以小猴子摘桃子为抓手,立足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思考“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意思,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示出来。对于条件的理解各不相同,李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在一个个的学生作品展示中,加深全班小朋友对于“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一条件的理解。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思考,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提升,在善言、乐言的氛围中归纳总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模型,积累从条件想起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把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与旧知结合,真正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巩固提升环节,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5组条件,让学生以从条件想起为起点选择合适的条件,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上台争做小老师,对条件进行有序的分析,学生边说边学边用。整节课教学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小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后,三年级数学组的李聪老师以《“学做单”在中年级数学自动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分享了晓庄小学数学组在自动课堂方面的尝试与思考。李老师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从研究背景、内涵探究、研究路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动课堂的特征、自动课堂的流程、学做单在自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应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将课堂的主体真正交还给孩子。“小先生”们在生生互评、补充发言中,以先知带后知,互教互学、即知即传,实现深度学习。
最后,南京市晓庄学院刘霞教授分享了她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刘教授肯定了晓庄小学数学组在自动课堂方面的尝试与努力,并结合观摩课上的教学片段阐述了她对陶行知老校长教育理念的再解读。第一,教师要关注课堂背后学生体现出的数学思维。孩子呈现出来的永远是他们看到的一个现象,老师要在课堂上能透过现象去看他背后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本领在哪里,有意识的去鼓励、表扬、引导。第二,教师要体现在自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小孩课堂上之间的对话容易形成一种局限性的发言,学生思考能力,与他人去分辨的能力,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能力都需要老师在课堂这样一个重要的育人场所去引导。第三,教师要发挥在自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自动课堂应是教师预先针对儿童的认知,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知识内容的传递和评价,只有好的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引发自动交流。第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做好育人工作。“小先生”制下的自动课堂,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更是体现出了一种育人理念。学生如何去纠正其他同学不正确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怎样去在“小先生”制下的自动课堂寻找帮助,能否发现自己需要帮助并勇敢的表达出“我在寻找帮助”,是否能够准确的判断谁能帮助我。这才是我们课堂独特的育人价值所在。刘教授的发言令在场的老师们都获益良多。
教育是一场永不会完结的史诗,晓庄小学数学组会在小先生制下自动课堂的实践与研讨中不断更新理念、提升教学教育水平,将更开放、更自主、更思辨的数学课堂呈现给孩子们,努力培育“体魄自强、生活自立、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艺术自觉和做人自信”的新时代陶娃。
图文:鲍婕菲,杨淑婷,卞柳艳
一审:刘珍妮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