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1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读书是汲取养分、获得智慧的最好途径。初雪后的寒意,并没有阻碍老师们阅读学习的热情,1月15日下午,南京市晓庄小学马艳龙工作室,在刘珍妮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马艳龙工作室线上读书沙龙活动”。
会上,三位工作室成员代表分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近期阅读书籍的所思、所想、所悟。
首先和大家进行分享的是赵蕾老师,赵老师在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对于量感有了新的定义,她从量感,核心素养的新定义;量感,从儿童已有经验出发;结构化设计参与量感教学;操作设计让量感回归本质;融合作业助力培养学生量感五个方面展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交流了自己对于“量感”一词的新感悟。赵老师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破常规教学的束缚,通过对刻度尺产生来源的追溯和刻度尺产生的过程的追问,使教学过程变得清晰且有条理,从而有利于工具性知识在学生中推进式生成。
随后,和大家进行分享的是鲍婕菲老师。在拜读了特级教师贲友林的《重新认识课堂》一书后,鲍老师跳出读者的视角,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课堂上教师的“隐”与“退”展开思考。鲍老师认为,数学教育的实质就是用数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启智孩子用科学逻辑的视角去探索生活、研究生活。通过阅读,鲍老师对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堂上的互动正是在教师组织下的生生互动,也同样是一种有利于建立具有反思性、循环性、互相依赖性的互动方式,这与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不谋而合。
接着,朱文瑞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阅读《学习的本质》一书后的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从朱老师“为什么要学习?”和“未来的教师职业”两个章节的分享,或许大家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和思考。朱老师结合教学课例,从教不是学、学生的脱节和以学习者的先有概念出发三个方面,阐明作为教师,要有准确的定位,实现真正备好一节课,真正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马艳龙高度评价了各位老师的分享。马特认为:优秀的教师也一定是优秀的读书者,作为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将书中的知识转变为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我们应当把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跟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把书本作为精神食粮的原料,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注入教书的灵魂。
书香传递力量,阅读温暖心灵,线上阅读分享让寒假的时光更加丰富和充实,让我们在手不释卷中增长智慧,调整节奏,沉淀心情,坚定信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晓庄人也将学思践悟,笃行实干,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作育英才的“大先生”。
图文:朱琳
一审:教师发展中心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