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国家级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示范区”建设调研会9月20日下午在晓庄小学举行。参加调研会的专家有:南京师范大学小教系魏善春主任、乔雪峰教授、童星教授、马君谦教授,以及博士生张琦、秦伟;栖霞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宋福云、基教科科长陈婷婷、校长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詹继东、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张明红,晓庄小学金立义校长和徐同涛副校长一同参加研讨。
在研讨会之前,金立义校长陪同南师大专家参观了校园,专家们首先来到了学校打造的木工坊和染织坊,感受了学校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
观看了暑假刚刚建好的创意馆,创意馆里陈列着学生各种奇思妙想的作品。在科技馆里,参观了自动化、科技感很强的生态教室。走进学校超大的图书馆,专家们啧啧称赞。
这个图书馆不仅面积大,而且体现了人文性,小朋友坐在任何一处,都可以伸手拿到图书看,最大的亮点是智能化,两个机器小黄人,帮助学生自主借书、还书,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专家们还参观了镜像馆、画影馆、墨香馆、音乐厅,被学校浓浓的陶文化深深吸引。
参观结束后,专家们移步四楼会议室。首先金立义校长进行了主题汇报“亲生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金校长从亲生活教育的背景诉求、内涵界说、实施路径和效能呈现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接着魏善春教授介绍了这次调研的意义和价值。她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帮助晓庄小学发现优势,寻找不足,提出建议。同时魏教授提出了未来工作的思路,可以进行板块式诊断,比如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研发、保障机制、家校共育等,用半年的时间开展诊断式调研,总结经验,辐射全区。
詹继东主任介绍了和南师大合作共创“国家级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示范区”这个项目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张明红校长提出了三点想法:教育高品质发展不仅仅要聚焦三所学校,还要在全区找若干个学校调研,总结推广经验;11月份展示活动展示什么,需要什么支持,要尽快谋划;学校实践层面的经验很多,但是提炼不够,这方面需要仰仗南师大的支持。
陈婷婷科长围绕“机制、内容和目标”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可以倒逼这个项目的推进;在内容上要指向学校现有的做法,做好提炼与外化、形成与宣传、提升与品牌这几件事;在目标上要推动学校的发展,成为样本,引领全区教育高品质的建设。
南师大几位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比如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可以引进人工智能CHATGPT,帮助教师提升备课、上课的效率,在推进家校共育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家长培训学校究竟对家长有什么促进作用。
最后四级调研员宋福云讲话,她首先回顾了这几年来,栖霞区在高品质教育发展上所做的几项亮点工作:特色发展有新意,幼小衔接有行动,内涵建设有成果,均衡发展有抓手,课后服务有平台,队伍建设有品牌。同时她对这个项目提出了自己的期盼:出一批骨干教师,成为教育的领航者、领先者、领跑者;出一批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助跑;出一批特色成果,点亮栖霞教育;出一批实验学校,示范、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出一批实验成果,尤其是省市前瞻性成果;出一批论文论著,提升栖霞教育的美誉度。
丹桂已满枝,幽香将飘逸。今天的栖霞教育已在孕育着明天的精彩,创建“国家级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示范区”,栖霞教育者梦想、有信心、更有能力。
校长室供稿
卞柳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