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2
晓庄小学是1927年3月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年9月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心得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汤姆
常言道:“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书的,近期读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实录,感动不已,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生趣活泼,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在于老师的课堂中看似普通自然又有趣的活动,实则“暗藏玄机”,让人不由生叹。
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花了很大力气去解读文本,我们总祈求把文本解读得巧妙生姿,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难点是什么,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我们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怎样的桥梁,让他们愿意学、轻松学,而不是带着负担去学。就此,于老师是完完全全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例如在执教《草》时,于老师知道学生对“一岁一枯荣”的理解存在难点,便巧妙地通过简笔画把草木的四季变化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代入情境理解“岁”的含义,从“岁”到时间、到自然万物的变化,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学生理解此诗层层深入。这节课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就是因为于老师站在儿童立场去雕琢文本,组织活动,因此整堂课好玩有趣又回味无穷。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太多花哨与热闹,而是质朴生动,默默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几乎每一篇课文于老师都会有范读,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经过于老师之口总是那样的韵味无穷,他常常说:“听我的朗读,看我的表情”,他的表情朗读其实是在对文章深层理解基础上的表演,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课文做铺垫的,不同于我们平时模仿的夸张朗读。除了朗读,于老师还会加入一些动作、语言、神态等,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学,孩子们随处都能采撷到智慧之花。
对照于老师的课堂,我反思自己为了一节课,我又花了多长的时间,我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现有的生活经验呢?于老师的阅读教学实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面对语言文字就应该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安安静静的思,认认真真地辨。
而我们当下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堂要做的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留给学生兴趣与习惯。
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有感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高涵
《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一书分为四个专题,分别从“专业成长秘诀”“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艺术”“学生素养培养”这四个方面介绍了36位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虽然这些名师所教学科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思、质疑、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他们将自身的成长经验浓缩成几页文字,为我们指明了成长的方向。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是认真书写,是圈画关键词,是保持页面整洁,是独立完成作业……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也应该带头做到,比如练习粉笔字,在板书时规范写出汉字和数字;带领学生读题、讲题时在关键处做好标记。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思考教材、思考课标、思考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每节课后及时地反思这节课的得失,哪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可以如何改进;养成倾听的习惯,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很难达到促进专业成长的目的。
二、从“表现自我”到“隐藏自我”
教师的天职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在让学生得到发展提高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发展提高。在课堂上,我常常会遇到学生积极地举手发言却支支吾吾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述出来的情况,我看着他着急的表情也跟着干着急,有时恨不得马上接过他的话帮他说完,后来我明白了,我分析得再好,学生不会分析,教学是无效的。教师不要“炫耀”自己,而是要让学生锻炼,教师的任务在与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不足、错误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只要学生们能独立完成的事,教师就不要替代。正如考留达克所说:“一个人不是一个器具,等待教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教师去点燃。” 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到学生的燃点,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发光发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三、关注儿童发展的需求
学习数学不只是做题,还要用数学解决问题。刘同军老师认为“好的数学教学不是技巧的集合,也不是套路的集合,而是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传承”。教师不仅要追求“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而教”,否则只会传授知识,却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教师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要做到了解孩子,蹲下身来平视着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正如张宏丽老师提出的“慢”教育主张中所言:生命有成长的过程,过度的光照、温度和营养会造成植物畸形生长,孩子的成长不可能像工业发展和经济腾飞那样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超越,唯有精心、耐心地等待,在时间的静流中等待孩子的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想借用书中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迎接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激情与思想奉献给当下!
图文:汤姆 高涵
一审:马艳龙
二审: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