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第75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147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第75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知行学堂·陶心书社75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52d33d92.jpg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有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汤姆

有幸拜读了郑英老师的《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之后,才真正顿悟了荀子所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突然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欠缺创意。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这本书,郑老师用生活案例阐述了课堂中固定和随机出现的各种情形及解决方案,她独特而又新颖的见解为我以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作为新教师的我总会想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这节课一定要完成这个目标,我要如何去设计教学板块等等。往往自己看起来设计很精致的教案和课件拿到课堂上去实践时,却不一定有自己意想中的结果,这也许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即使在教案中确实也会有对学生回答的设想,但一旦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设想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过去总会觉得是学生不聪明,不能配合我的教学,后来才知道其实是自己太教条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死板教条的教学即使设计的再好,也会使得课堂没有生气。所以,进行趣味性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m7c46b53a.jpg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m1afb1ccc.jpg


郑老师似乎随身带着一个“锦囊”,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意外”,随时可以出招——绝招、妙招、怪招,招招有效。课堂教学总是充满悬念和变化的,正是这种悬念和变化,使教学具有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反观我们当下很多按部就班、精准预设的所谓高效课堂,我常常觉得,我们已经离教育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远了。我们借由郑老师的课堂,重新返回教学的本真状态——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机智的、有趣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按照新课程实施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少讲,甚至不讲,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是必须要“讲”的,但是教师“怎么讲”“如何讲”却是值得斟酌的。郑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讲解需要找准时机,她提出的“七讲”:讲在“节点”处(学生情感冲突时),讲在“拐点”处(学生误入歧途时),讲在“盲点”处(学生视而不见时),讲在“焦点”处(学生争论不休时),讲在“热点”处(学生兴趣浓厚时),讲在“低点”处(学生思维游离时),讲在“难点”处(学生困惑不解时)——确实是高手使出的妙招,她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

教师的高光时刻在课堂,而课堂教学需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因此我们永远不要满足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学习一切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识!只要教学需要要,就必须认真学习,多年之后,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我相信奇迹总是在不放弃之后产生。




秘密是一份礼物

——读《儿童的秘密》有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张玲玲

遇见《儿童的秘密》一书,我想一切解释冥冥之中的注定。走到书架上,本想借阅陶行知的书籍,但是一眼看到了这本书,被书名深深的吸引,便拿起不愿放下。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值得珍藏的童年秘密。童年的一些切身体验对我们的影响往往会波及终生。作为成年的我们,有时在回忆童年的体验时,也许会有些许迷茫,不知从何说起,也许会莞尔一笑,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也许会无可奈何,认为童年的种种太过于无知。但是不管如何,童年的体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具有非凡的意义。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6d5d1a70.jpg

翻阅《儿童的秘密》一书,虽有些许晦涩难懂,但我仍然坚持读了下去,因为我被它治愈着。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半时间都与儿童息息相关。生活在他们之间,我每天都是快乐的,教他们知识、和他们聊天、一起读书,我想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儿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懂自己,更要懂孩子,懂得成长的规律,追求和谐和幸福的成长。我们要允许儿童有秘密,因为秘密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来源。他们的秘密有不让父母知道的、有不让朋友知道的、藏身或者脱身的秘密场所、令人难以理解的幻觉秘密、被人信任的秘密、以及与其他重要的人共同拥有的秘密。有些秘密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宝藏,就像森林里的货多一样,如此的美丽,有些可能毒瘤一样,是强加给孩子的,但是不管是美好的还是病态的,我们都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去认同和接纳孩子的一切体验,并在其自愿与信任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帮助。

当理解了这些,我忽然明白了心理学中所讲的接纳、尊重、真诚的意义。孩子们心中人容易有一些小小的。难以抑制的冲动,但他们常常愿意悄悄解决掉,有时会产生些许体验。但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当无条件的去接纳孩子的秘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任你,将他心中的秘密说与你听。

不做班主任的我,有些许不适应,总会将自己代入以前的角色中,有时会给班级的管理提提意见,事后自己又反思是不是对人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有时又感觉自己不是那么了解班级和学生了,总觉得学生与我有了一定的距离感。总想让自己时时刻刻记住我已不是班主任,对学生没必要那么严格,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所以下课时,我总会站在班级门前,和他们做游戏、读书、聊天。这就自然而然产生了矛盾的我。不过也给我带来了感动与惊喜。

C是我的班级的一位学生。她个子小小的,说起话来,语速很快。那天,我穿了一件粉色长裙。上完课,我站在讲台前提醒着孩子们:“赶紧上厕所,然后准备下节课的东西。别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说完,我准备收拾东西离开教室。她突然跑到我的前面,低下头来,玩弄着自己的手指,好像要对我说什么。当我正准备问时,她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对我说:“张老师,今天你穿得好漂亮啊!但是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严格呢?”我被她突如其来的话愣住了,但我的第一反应是解释为什么严格。于是,我摸着她的头说:“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要对你们负责啊!下课,我们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读书。”她似懂非懂得看着我:“学习是要认真。不过张老师,你虽然很严格,但是我还是喜欢你!”听到了她的话,我莞尔一笑,想着好可爱的小姑娘啊!刚从班级门口走出,小姑娘立刻追了,捂着自己的脸,害羞地对我说:“张老师,我最喜欢你了。”说完她扭捏地跑开了。突然,我的心为之一颤,她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害羞地向我“表白”。这是孩子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她向我诉说,许是藏了许久。这让我这个知道秘密的人开心快乐一整天,孩子的“表白”使我开心,但是她的敞开心扉更使我高兴。我与她距离也拉近了,更治愈了我因自己不坐班而觉得与孩子有距离感的心。

当然,作为成人,我们在学生向我们诉说秘密的同时,我们也要适当的保护孩子的隐私,对孩子的监督需要恰当。监督是必要的,因为它为成人提供了教育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基础。不能真正“看见”或理解孩子们的父母或教师是无法履行他们的教育责任的。尽管了解孩子很重要,但是秘密和隐私也很重要,要为孩子的秘密创造合适的空间,让两者之间互相平衡,这样的关系才会和谐。正如我和小C一样,我们之间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平衡,她能在这样的时刻向我“表白”。

生活中的美妙之处在于不一定要在遥远而陌生的场所中找到,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地方。也许对于小C来说,这是她无意中说出口的小秘密,但是对我来说确实莫大的荣幸,是一份甜蜜的礼物。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永远也不会结束,我们要理解、尊重、接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笑眯眯,给予他们恰当的关心和关注,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力和自主。因为秘密是一份礼物。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读《生活教育导读》有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李聪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革除中国旧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他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了3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764b60b4.jpg

《生活教育导读》一书从“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通过九讲内容加上结语“怎样造就一流的教育家”,使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外域、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既注重专业伦理(伟大人格),又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育理论和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6f8223a9.jpg

首先,全面了解学生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和保障。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中主张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否则教师讲授的内容或将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范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无法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水平进行差异性地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进行不同层级的划分;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习惯,通过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和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发挥主观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都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m18b96f0d.png

其次,结合现有条件、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养成。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所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的选取多源于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和体操等项目之中,而且受教师专业技能和场地、器材等因素限制,许多项目在正常教学之中无法顺利开展,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面临可供选择和学习内容减少以及能力发展受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点无疑为体育教师选取教学内容带来了新的思路。从现实条件入手,选取适宜的运动项目,将这些项目进行整理,并根据运动特点、学生身心条件和学校场地等因素进行调整,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

最后,体育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他强调教中有学,学中有教,要想让教与学真正发挥实际效用,必须将二者统一到生活实践中来。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总是围绕如何快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以便帮助学生迅速学会技能,但是常常忽略了介绍教学技术动作的来源、背景及生活中该如何运用等问题。教师花了好几个课时的时间,用了许多种教学手段,变换了好几种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最终学生也熟练的学会了运动技术。但是这样的重复练习和马戏团的动物有何区别,这样的学习方式缺少了大脑的思考、脱离了实际运用的复杂环境,最终将导致教学价值的丢失和学生能力的受限。因此,体育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收集教学相关知识,再来进行讲授教学。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学生初步学会动作技术后,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如何合理使用技能的问题上。运动技能来源于生活,完善于比赛之中,而比赛环境又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近乎比赛的教学情景,逐渐增加运动技术完成的难度,加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能的指导。

通过本书的阅读让我意识到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能力的教师,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师”之缘起缘落

——读《静悄悄的教育变革》有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赛骏


“企业界在现实旅行,思想家在灵魂旅行,而教育却在中世纪旅行。”

——《静悄悄的教育变革》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m5ebcd61c.jpg

窃以为作者所要传达之意是:周遭的一切都在积极努力地“进化”着,唯教育还在一味的“吊古”。

或是职业的缘故,对于教育相关的言论本就格外敏感,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一段思索:教育点燃了人类前行的星火,教育帮助人类燃起了象征发展成熟的熊熊大火,教育的前进之路一直都在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何以今天的教育似乎陷入了彷徨?

笔者想从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师”这个角度展开思考,毕竟“师”曾经主导了教育、设计了教育,更是将教育推到了极为辉煌的顶峰。

缘起”

缘起缘落”一词源自佛家典故,“缘”本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机缘”;缘起缘落,聚散终有时,一切皆有因缘、机缘。

因“缘”,“师”与学习走到了一起。

若说人类的发展是一部进化史,人类的前行便是一部学习史。论及“学习”,自然无法回避“师”,古语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上古燧人氏教人用火、有巢氏教人建房、神农氏教人用草药,而后我们的先民方始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告别,进而有幸进化了身体,发展了心智。

我想他们便是最早的“师”,正因他们,便有了后世一切的可能性,也算开启了一段“缘”。

点燃者”

物质的积累、知识的沉淀,人群中的一部分人酝酿出了“遐想”,他们期待开垦一片新的领域——“精神家园”,此刻,预示着人类前进的星星之火就此便被点燃了。此刻的“师”也就化身成了那位“点燃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因为这“师”们,人群再次告别了原始的状态,开始逐步学习并培养出了“人性”。不仅停留在形态,更在于意识领域,就此,人们也就更有“人”的模样了。

助燃者”

伴着历史车轮不不停的向前转动,人类和这个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类的学习和教育亦在如沐春风的进行着变革。

18世纪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自此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随后的“现代教育”便应运而生。这是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教育形式,它是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的,所以称得上是现代生产的产物。

与此同时的东方古国,已陷入无法自拔的固步自封之中,屈辱惨痛的经历伴随着整个民族长久以来的磨炼之路,所幸它终得涅槃重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教育薄弱,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11.7万人。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时间到了2022,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首次突破1000,达到惊人的1020万。

从“11.7万”到“1020万”这组数字中,我认为应该被关注的不止是数字的变化,还是展现了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更有“师”们在这场“教育大火”中的助燃之功。

此刻的“师”,名叫陶行知,他为中国的乡村教育燃起了一片壮观的燎原之火。19273月他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近代中国基础教育的范式就此产生,且影响至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之后,“陶行知”们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中国大地之上,自此教育的熊熊大火又被“师”们燃得更旺了!

畏火者”

在过去的30年,中国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也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30年,中国面临的教育情况和未来30年发生了本质变化。

过去30年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成功的,因为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标准化和中低端的人才,解决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一体化的推进,中国开始暴露出低端劳动力过剩而高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一次举世的目光聚焦到了教育之上,“师”再次被推到了舞台的c位上。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中国大学老师在教课的时候是很痛苦的:上课就像上坟,上课就像念经,燃烧了自己烧毁了别人,解剖的麻雀都是死麻雀。

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人类,物质的发展为人类的前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今天的“师”们似乎少了前代们的勇往直前与披荆斩棘。

面对前方的壮美之烈焰,今日的“师”何以成了畏火的人?

缘落”?

经历了这本书的阅读,笔者有幸重新认识了“师”,或是全方位地了解了“教育”。如书中所言,今天教育的重点应该落到“教什么”之上,因为当下面临的是:教育过剩,学习不足;情怀过剩,理性不足;面上过剩,深度不足;要求过剩,个性不足;模仿过度,自信不足。

读完整本书我大约记住了一句话:作为教师,要教一种10年不会变的知识,要教一种20年能留存的技能,要给学生一种30年不能忘怀的体验!

缘起缘落,“师”将再次启程!




《四个维度的教育》读后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周静

一个月,间隙时间读了这本不算厚的书,但是觉得自己真的没有看透。总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我想我还会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我也相信每一遍的阅读也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纵观整本书,我能强烈的感受到那种理性思维的痕迹,全书像是一份大学里的研究报告,有不少数据,但里面的许多内容我并未理解透彻,只能在字里行间抽取一些读懂的东西以作记录。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m2c58bcf3.png

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人类历史上从没有经历过像今天这样的爆炸式发展,生产力的变革让社会实现飞跃,剧烈转型中的社会强烈要求教育者重构教学体系,重设教学目标,重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从知识、技能、性格、元学习四个维度,掌握学习方法,让学习成为终生的自我更新方式。

本书通过探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预见到教育体系应让学生具备思考自身行为的意义,谨慎行动,反思和适应世界变化的能力。强调应对传统课程去粗取精,增加相关的现代课程,强调整体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技能,还有性格和元认知。接着,就依次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向我们介绍各个方面应着重哪些内容进行教学。

陶心书社第75期_html_3ce5cb74.jpg

首先是知识维度,21世纪的课程不仅包括目标与素养,现代跨学科知识领域和相应的传统学科内容,还包括一个重要方面,即专题。专题代表了许多传统和现代科学学习的共同组成部分。通过专题学习,学习者将获得一个系列的专业知识,逐渐形成系统思维。

其次是技能维度,学习者要具备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互动能力、合作意识和应用学习的意识。掌握规则,具备一定的电子素养,例如灵活掌握网络搜索,电子数据表,社交媒体的应用等。

再次是性格维度,这是建立终身学习的基础,需要有支持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的成功的人际关系,发展可持续参与全球事务的个人价值和美德。通过六方面性格品质来实现,分别是心智觉知,即当下有意识地、不加评价地观察时时刻刻产生的全部体验时清醒地出现的一种意识。然后是好奇心、勇气、顺应力(克服阻力的能力),道德标准、领导力等。

最后是元学习维度。心理学家赫尔伯特 杰尔居埃说道:“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和写作,而是不会学习,不会忘却和不会再学习的人。”为了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最确定的教育内容应该是教给他们多才多艺、反思、自我导向和自我依赖的工具,也就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渴望学习,欢迎挑战,在挫折面前坚持,将努力作为实现的方式,从批评中学习,从他人成就中获得教训和灵感,最终以所获成就带来更大的自由意志。

最后,本书说明了如何实施四个维度的教育,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反馈回路,即依据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并且通过反馈机制适当整改教学内容,再度改进教学方法的良性循环。二是教学应与技术交互,例如以多媒体技术、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灵活的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本书,我意识到,教师应首先是一个终生学习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最新的教育动态,时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技术手段,将学习方法和正向的学习态度渗透给学生,使其成为一个乐学者,善学者,勤学者,以更好的姿态适应世界变化,应对和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图文:杭天

来源:各青年教师

制作:郑楚楚

审核:徐同涛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