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10
“小先生”,让数学课堂更灵动!
——晓庄小学组内课活动报道
春暖花开,清风徐来。2022年3月8日上午,刘珍妮老师于四(4)班执教《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刘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对于学科知识理解把握透彻,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建起沟通的桥梁。
课堂伊始,刘老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并追问:“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随着问题的提出,刘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购物的问题,对“单价、数量、总价”这一组数量比较熟悉,在学生自主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后,刘老师提出:为什么将两组信息整理在一起?学生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得出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种量,进而概括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教学例3。在这一环节,刘老师充分放手,在三个要求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将两组数量关系式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例题学习中获得的认识与体验、经验与方法,以加深理解,提升认识。
好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节课,“小先生”们自信、大气地表达,是自动课堂的又一次完美展现,也是晓庄学子风采的彰显!
3月11日下午,数学组结合本节课就小先生制下的自动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讨,首先老师们通过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一致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先生,他们可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在自动课堂中,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小先生,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同时通过本次教研,老师们也拓宽了研究的思路,对于自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动课堂中应该不同的表现要求,随着学生年段的升高,他们在课堂中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主动权。自动课堂应该是充满着成长气息的课堂,我们希望通过自动课堂让学生变成一个个能够自信表达,勇于表现的小先生。未来,相信这群自动课堂下的孩子们还会有更加出彩的表现!
撰稿:朱琳
摄影:朱琳、丁洁
制作:郑楚楚
审稿:刘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