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
为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2025年9月25日,南京市晓庄小学(行知校区)在四楼会议室举行第二场南京市、栖霞区第14期个人课题开题论证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小学语文、音乐学科的教学创新与育人实践,学校课题主持人杨媚、刘爽、马天羽老师分别就各自课题进行开题汇报。
杨媚老师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落实学科德育的实践研究》为题,指出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德育目标悬浮化、教学方法灌输化、评价机制缺失化、教学资源碎片化”四大痛点,提出将通过“诵读感悟—意象品析—生活践行”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开发古诗词德育主题资源库,构建“多元联动”评价机制,实现“以诗育德、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其研究紧密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要求,为破解古诗词德育“高认同、低落实”的困境提供了清晰路径。
刘爽老师的《跨学科视阈下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探究》课题,直面传统语文整本书阅读作业“形式单一、学科割裂、思维浅表”的问题,提出以跨学科融合为突破点,构建“理论框架—实践路径—评价体系”的研究体系。她结合已开展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公开课、省级在研课题等实践基础,详细介绍了将语文阅读与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的作业设计思路,如通过“历史背景分析文学作品”“科学实验验证书中原理”等任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素养。同时,她还分享了前期调研中发现的“教师跨学科设计能力不足、家长指导参与度低”等现状,为后续研究的针对性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
马天羽老师聚焦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以《素养导向下小学低段音乐“趣味唱游”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为题,紧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音乐”改为“唱游・音乐”的课程调整要求,针对当前唱游课“游戏形式化、活动浅表化、评价单一化”的现实问题,提出开发“趣味唱游”教学活动库、提炼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构建“设计—实施—评价”行动研究模型的研究目标。她结合学校“生活中的音乐”校本研修经验,阐述了将歌唱、律动、即兴表演等元素融入教学的具体设想,强调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活动设计,化解低龄儿童学习持续性与专注力不足的矛盾,推动音乐教学从“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素养培育”转型。
汇报结束后,专家评审组对三项课题进行集中论证指导。专家们高度肯定了课题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认为三项课题均紧扣新课标要求,聚焦学科教学痛点,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可行,且与学校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同时,专家们也从研究细节优化、成果提炼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建议杨媚聚焦某一具体学段开展深入探索,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关键词界定方面,需进一步厘清“学科德育”与“思政教育”的差异,细化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突出学科德育的独特性;希望刘爽老师将理念转化为清晰、具体、可执行的研究步骤和可预期的成果产出,特别是要着力解决“什么是真正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证明其有效性”这两个核心问题。;建议马天羽老师在“趣味唱游”教学策略研究中,重点关注游戏与音乐知识技能的无痕融合,避免活动流于形式。
本次开题论证活动不仅为三项课题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校教师搭建了科研交流的平台。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教学实践创新,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未来,南京市晓庄小学(行知校区)将持续关注课题研究进展,为课题主持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效,切实以科研之力赋能教学提质、育人增效。
图片:刘爽
文字:刘珍妮
审核: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