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美故事】 第194期 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0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美故事】  第194期  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20250916(高梓雯)陶美故事_html_27713966.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用身体去丈量世界》

20250916(高梓雯)陶美故事_html_m2e2ea2c1.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高梓雯

还记得二年级的那节数学课,阳光正好。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四十双亮晶晶的眼睛,故意卖了个关子:“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几位很特别的尺子先生,它们不需要文具盒,每天都跟着我们来上学。它们就是——《身体上的‘尺’》。”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了起来,连最调皮的孩子也放下了手中的铅笔。

我伸出大拇指和中指,用力张开:“看,这样叫‘一拃’。”孩子们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纷纷有模有样地学起来。

双臂伸开,这么长叫‘一庹’!”小T一边说一边张开胳膊,差点碰到同桌。

还有我们走路,一步的距离,就是‘一步’!注意是正常走路的一步,可不是跨大步哦!”孩子们也模仿着在过道里伸了伸脚。

孩子们学得很快,概念记得清清楚楚。但一做练习题,问题就来了——“课桌大约长几拃?”有的写5拃,有的写50拃。“教室宽大约几庹?”答案更是从10庹到100庹都有。至于填米、分米还是厘米,更是全凭感觉,一团混乱。看着作业本上五花八门的答案,我陷入沉思:孩子们记住了单位的名字,却完全没有建立真正的“量感”。这些抽象的单位对他们来说,就像没有刻度的尺子——知道存在,却不知如何使用。

怎么办呢?正巧下午有一节体育锻炼课,阳光特别好。我灵机一动,拿起哨子:“孩子们,带上你们的‘身体尺’,我们去操场上探险!”

孩子们欢呼着冲到了操场。我给他们布置了任务:“你们的任务就是,用你们的‘一拃’、‘一庹’、‘一步’,去量量这个操场!看看篮球场有多长?旗杆的影子有多长?滑梯到跑道有多少步?找到答案就来告诉我!”

孩子们像一群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立刻四散开来,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投入进“工作”。

平时最坐不住的小L,第一个冲到了跑道上。这个平时坐不住的孩子,此刻却表现出惊人的专注。他先正常走了一步,低头看看,似乎不满意,又退回起点重来。如此反复三次,终于确定了“标准一步”的长度。他一边走一边数:“一步,两步,三步……”走完一遍,他挠挠头,好像不信,又倒回来再走一遍,然后兴奋地朝我跑来:“老师老师!我量出来了!这条直跑道,我用我的步子量,是86步!那我的一步要是差不多50厘米的话……老师,它是不是大概四十多米长?”我惊喜地朝他竖起了大拇指:“了不起!你会估算啦!”

Y则找来了好朋友小W,他们俩决定合作测量篮球场的一条边。小Y伸开他的“一庹”,小W就在后面做标记,然后小Y接着量。“一庹,两庹,三庹……老师!我们量完了!整整15庹!”小Y气喘吁吁但满脸自豪,“我的一庹差不多和我身高一样,我13,那这条边就是……就是……”他掰着手指头算不过来,但眼睛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最让我感动的是平时沉默的小L。他独自蹲在国旗台旁,用小手一拃一拃地量着主席台大屏幕的宽度。量到第37拃时,他突然停下来,掏出作业本认真地记录。阳光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那一刻,他仿佛是个小小的数学家。

过了一会儿,一群小女孩张开双臂跑过来,兴奋地小脸通红:“老师老师!我们不用‘一拃’也不用‘一步’!我发现了一个新方法!我躺在操场那条白线边上,让同学帮我做记号,我发现操场的那条边,是二十七个我那么长!”

太棒了!你创造了一把属于自己的‘身体尺’!”我由衷地赞叹道。这个发现让其他孩子也备受启发,开始用各种有趣的方法去测量。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却都不愿意回教室,争先恐后地围到我身边,迫不及待地要分享自己的发现。

老师,我量了滑梯的高度的……”

老师,球门那么高,我感觉有……!”

老师,我从这棵树走到那棵树,用了……!”

每个孩子都变成了小小的测量师,他们的身体成了最亲密的测量工具。那些在课本上抽象的单位,此刻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真实存在。回到教室后,我们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测量报告会”。每个小组都分享了他们的数据和发现。最有趣的是,当比较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时,孩子们自然地发现了问题:

为什么小Q量出来是86步,我量出来是79步?”

因为我们的步子不一样大啊!”小Q抢着回答。

那怎么办?”我适时提问。

要统一标准!”孩子们异口同声。

这一刻,我知道他们真正理解了测量的意义——不仅学会了使用身体尺,更懂得了标准单位的重要性。

我还继续引导:“同学们,当你们发现一个人难以测量准确时,该怎么办呢?”

喊同学帮忙!”孩子们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这一刻,孩子们更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的魅力。

看着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和发光的眼睛,我知道,这节特殊的“体育数学课”成功了。那些抽象的“拃”、“庹”、“步”、“脚”和“米”、“分米”、“厘米”,此刻在广阔的操场上,变成了他们脚下实实在在的距离,变成了他们手臂真真切切的感觉。他们不仅真正理解了“身体尺”的概念,更感受到了数学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数字,而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好玩又有用的工具。这一次,他们的“量感”是真的生长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