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匠心淬炼强师能 蓄势赋能启新程——记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

浏览数量:1    

【知行晓庄】匠心淬炼强师能 蓄势赋能启新程——记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


为紧扣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学校育人目标与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促进教学与德育协同育人,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主题为“匠心淬炼强师能,蓄势赋能启新程”的暑期培训。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金立义书记,六合区实验小学八百桥分校王芝兰校长、吴敏副校长、袁广峰副校长,南京市晓庄小学行知校区颜丽副书记、徐同涛副校长,南京市晓庄小学文濬分校王子青校长、张晓春副校长。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b740d38.png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2dcf18a4.png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27be3e83.png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529de931.png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37267b86.png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2974b47c.png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5097bb47.png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32db0656.jpg

810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柏宏权教授带来主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提质》的精彩讲座。柏宏权教授以“新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进展”“新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日常教学”“新趋势: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路径”为脉络,层层递进展开专业解读,围绕“信息技术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教师关切的核心问题,分享了诸多极具实践价值的策略。讲座打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柏教授现场指导教师实操APP,在互动实践中拓宽教师数字技术视野,解锁创新教学新技能。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让教师们对柏教授的渊博学识与前瞻眼光赞叹不已。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35784aa7.jpg

讲座结束后,王子青校长作了总结分享。王校长认为柏教授细致讲解了AI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面临的伦理困境和数据安全等挑战。王校长强调了教育工作者应坚守以教育为本的理念,让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本次讲座为一线教师把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专业指导,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努力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528dd2b9.jpg

810日下午,南京市晓庄小学金立义书记以《亲生活教育的思与行》为题作专题报告。金书记围绕亲生活教育的时代背景、内涵界说、实施路径和效能呈现四个方面,阐释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亲生活教育”丰富的内涵。金书记重点介绍了亲生活教育的实施路径:打造“亲生活教育”的育人环境——行知文化;形成“亲生活教育”课堂生态——自动课堂;变革“亲生活教育”育人方式——长程作业;探索“亲生活教育”评价机制——晓果树平台。亲生活教育是晓庄小学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做出的时代回应和校本化的建构,开启了生活教育新时代的篇章。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4734f93a.jpg

佘晨茜老师听后感言: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3a642b9e.jpg

810日上午聆听了柏宏权教授《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提质》的讲座,收获颇丰。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从精准教学到模式创新,为“因材施教”与课堂形态变革提供支撑。对教育者而言,既是提升效率、聚焦育人的机遇,也要求升级理念,向“学的引导者”转变。实践中,学校需构建智慧环境、教师要提升应用力,还要关注普惠,让技术助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以变革培育时代新人。

下午聆听了金书记的精彩讲座《亲生活教育的思与行》。亲生活教育紧扣时代需求,传承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回应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实。其内涵聚焦育人,从做人自信到身心自强,为学生人生打下底色。实施路径丰富,行知文化营造环境,自动课堂、长程作业革新教与学,晓果树平台完善评价。这让我明白教育应扎根生活,践行实践育人,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也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思路。

高琪琪老师听后感言: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53b4e30d.jpg

近年来,人工智能如潮水般涌入教育领域,班主任工作也因此悄然发生着改变。让我对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有了深刻体会。人工智能介入班主任工作,最直观的是效率的跃升。过去用几小时核对的考勤、统计的成绩波动,如今AI能实时生成可视化报告;家长群里重复的通知咨询,智能助手能分类响应。这种从琐事中解放的轻松,让我终于有精力观察学生早读时的专注度、课间的互动模式——这些曾被忽略的细节,恰恰藏着他们真实的成长状态。

但更深的收获,是对教育内核的再认知。AI曾通过作文关键词预警一名学生的低落情绪,可直到我坐在他身边,听他讲父母离异后的孤单,才懂数据背后是具体的心事;AI能精准标出某学生的数学薄弱点,可只有在课后辅导时,握住他因紧张而颤抖的手说“再试一次”,才看到他眼里重燃的光。

人工智能像一面镜子,照见教育的本质从不是数据堆砌,而是“看见人”。它让我明白:技术是工具,能把班主任从“事务员”拉回“教育者”的角色,而真正的教育,永远是AI算不出的共情、猜不透的用心。用效率腾出的时间,去做有温度的连接——这或许就是人工智能赋能的终极意义:让技术服务于“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始终是“人”本身。

周鑫梅老师听后感言:

南京市晓庄小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活动(二)_html_m5b106217.jpg

聆听南师大柏宏权教授《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提质》的讲座,让人深切感受到技术与教育碰撞的力量。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延伸至动物、车牌、植物识别等领域,让机器“看懂世界”的能力持续提升;图文识别突破模糊限制、智能语音实现“能听会说”;ChatGPT的出现更展现了大语言模型在理解与生成领域的潜力,这些技术迭代预示着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学?柏教授的分享极具实操性。直接提问的简洁高效、分步指令的精准引导、角色扮演中明确身份的代入感,帮助师生更清晰传递需求。进一步提高要求,格式控制让输出贴合教学场景,限制条件避免答案偏离核心,思维链引导AI解释过程、检验结果,既提升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Deepseek与讯飞智文等工具更展示了技巧的落地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支撑个性化学习,助力教师精准教学、学生自主探索,同时也存在现实的挑战,技术的滥用削弱了师生情感交流,数据安全与内容准确性需严格把控……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并非要重塑教育的内核,而是通过技术迭代拓展教育的边界——让教师从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与情感引导;让学生突破学习资源的局限,获得更适配的成长路径。

面对这场变革,我们既不能因技术的便捷而忽视教育的人文温度,也不能因对未知的顾虑而抵触技术的进步。真正的智慧,在于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变化,用理性的思考驾驭工具,让人工智能始终服务于“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教育初心。


图片:胥洁

文字:胥洁

一审:教科室

二审:校长室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