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3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比较、推断、实证、辨析等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性,2024年12月16日下午,栖霞区全体三年级语文教师齐聚青秀城小学,共同参加了主题为“感知人物形象,提升思辨能力——小学语文中年段‘栖霞好课堂’教学研讨(十)暨金立义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栖霞区小学语文研训员陈瑶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晓庄小学教育集团金立义书记,晓庄小学文濬校区张晓春副校长,青秀城小学金中才校长出席了此次活动。
第一节课是由青秀城小学的黄心悦老师带来的《司马光》,黄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理解注释,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分析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的机智勇敢时,黄老师巧妙地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深刻感知到司马光聪明机智的形象。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司马光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晓庄小学行知校区的张雪老师执教《灰雀》,张老师以“灰雀去哪儿了”这个驱动问题,设计了三个板块:辩一辩: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证据,说出理由,训练学生有中心、重证据地表达,。评一评:你认为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明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但他为什么不当场揭穿小男孩,引导学生认识列宁智慧、富有爱心的形象。读一读: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刘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追溯列宁引导小男孩知错就改的缘由。整节课教师聚焦的是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广度性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节课是晓庄小学文濬校区的马中平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马老师设计了五个闯关项目》。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说一说:小组讨论自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共学、补学;演一演:四人一小组,表演故事情节;评一评:你认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通过分析比较,补充王戎心理活动,认识王戎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背一背:尝试背诵积累。
陈瑶老师结合三节课例,首先肯定了老师们的教学智慧,强调了在小学语文中年段教学中,感知人物形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提升思辨能力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同时,陈老师也指出,小组合作的新样态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是金立义校长做微型讲座《阅读教学如何提升思辨能力》。金校长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金校长提出了三个原因:1.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2.落实语文课标精神的需要;3.学生成长的需要。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金校长提出了十大策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组织学生小组分享交流;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学会梳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会评价人物;让学生角色扮演;分析比较;猜想推断;开辩论会。金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导,让老师们豁然开朗,有了实践的抓手。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常言道: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本次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在思辨教学上提供了指引的方向,相信中年段的老师们定会行思结合,让思辨的种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多的教研之花,在感知人物形象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供稿: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审稿: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