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0
2024年12月6日,南京市晓庄小学全体科学组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农事馆:“生活·实践”教育校内特色场馆建设的探索这一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包含课例展示、说课评课两个环节。当下社会性科学议题(以下简称SSI)与科学学科的融合愈加紧密,三年级的《肥沃的土壤》、《保护土壤》等课程中也会牵涉到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问题。此外,SSI课程适用于任何年级,因此在五年级学生中也广泛的征集了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因此,本节课结合自创示范课例《农药、化肥的使用给土壤带来的利与弊》,利用校内特色场馆“农事馆”开展SSI教育的探索研究。
课例展示
本节课由蔡静老师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课程内容为自创的结合了SSI教育的《农药、化肥的使用给土壤带来的利与弊》。课的开始,蔡老师利用问题“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通过图片的提示和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轻松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接着,蔡老师追问学生怎样才能保护土壤呢?怎样才能让土壤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说出了许许多多保护土壤的方法,其中出现了这样的回答:1.要给土壤施肥,从而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2.要定期给种植的蔬菜、树木等除虫,保证它们不会受到害虫的威胁。蔡老师抓住学生的发言内容,适时追问:“那农药、化肥的使用会给土壤给带来好的地方,我们就一味地使用可以吗?”此时,蔡老师有效地结合了学校内的特色场馆-农事馆,在农事馆中有很多生长得特别茁壮的蔬菜(白萝卜、青菜、大葱等),蔡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农事馆观察这些农作物,重点观察农作物下方的土壤及农作物的叶片。
经过学生的观察,他们发现:合理的使用化肥可以让土壤变得肥沃,让种在上面的农作物生长的更加好;没有使用农药的农作物页面上有明显的被虫子啃食的痕迹(注:农事馆中的农作物使用了农家肥,没有使用农药)。回到教室后,蔡老师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过度施肥、合理施肥、未施肥三种土壤及其植物生长情况和未喷洒农药、合理喷洒农药、过度喷洒农药的情况,帮助学生意识到农药、化肥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合理适度使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探讨能力,意识到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最后,蔡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几个自愿完成的课后小任务:1.经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之后,也可以在家人同学之间多多宣传保护土壤的各种方法,呼吁大家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形成一个小视频或者一张文字单;2.自制一个农家肥料袋,并且记录肥料袋内的变化,可以带到学校进行展示。此项活动同时在三年级和五年级中开展。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课下积极参与,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字稿、视频及自制肥料袋。
说课评课
科学组长杨悦老师主持了说课评课环节。首先由蔡静老师进行说课,将本学时的备课与授课的思路与观课老师进行交流,随后,杨老师对本节课展开了精彩的点评。
杨老师认为本节课依托学校的特色场馆——农事馆,在与学生共同探讨农业化肥使用的利弊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提升其非形式推理能力,丰富基于校内特色场馆—农事馆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是一节成功地利用校内特色场馆-农事馆开展SSI教育的研究课。
每一次主题研修活动,都是一场思想碰撞,都是一次专业成长。相信每一位科学教师在活动中都有所思有所得,能够在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校内特色场馆-农事馆开展SSI教育的探索研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文字:蔡静
图片:科学组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