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学习理论强党性 坚定信念共前行 ——学习习近平同志《论教育》

浏览数量:70    

【党建领航】学习理论强党性 坚定信念共前行 ——学习习近平同志《论教育》

116日上午,晓庄小学党支部书记金立义同志在尚贤楼三楼会议室为全体党员上党课,本次党课主题为:学习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全体党员同志参会。

 

组织委员刘爽同志介绍了《论教育》,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5月至20247月期间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金立义书记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学习《论教育》。

 图片 3(1).png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会后,老师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赵静:读了《论教育》一书,受益匪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啊,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我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钻研!

金蓉蓉:自毕业后我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十几年工作使我对小学生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从教什么到怎么教,从我喜欢什么到你需要什么,从听我说到你怎么想...我深知,我们的职业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观察和交流,深入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深知自己的使命是为孩子们播下知识的种子,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公民。因此,我尽可能的深入了解学生并到融入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希望自己教育的步脚可以亲密无间的传递在他们身边。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甚至重于言教、很多时候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我也深知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因此,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学会如何做人、如何 处世。他们相信,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将伴随学生一生, 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梁红玉:115日,在金立义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论教育》这一重要文献,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教育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和品格的锤炼。它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更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

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我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陆珊: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教育》之后,我深感其教育理念的前瞻性、深刻性以及实践性,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书中详细阐述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这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坚守教育事业的决心。

首先,《论教育》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人的心灵、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次,《论教育》中强调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和方法。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人。通过我的教学,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最后,书中的许多论述都体现了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要求。这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品德和行为的楷模。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论教育》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也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徒成凤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这一论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国家发展的道路。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就是教育。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无论是古代文明的传承,还是近代国家的崛起,教育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对个人的塑造,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当。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同时,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期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为指引,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为将来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要积极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坚实的基础。

徐同涛: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针,以“立德树人”指导和引领学校教育管理,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教师作为教育主力军,应该牢牢把握躬耕教坛、行为示范的育人准则,做“四个引路人”,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雪原: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深入学习《论教育》后,我感触颇深。

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过程。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我看到了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正确引导,让我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双减”政策为例,这一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以前,课外辅导泛滥,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双减”实施后,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发展个人兴趣,培养综合素质。我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们因“双减”展现出的活力,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实践和创新活动中。同时,在线教育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改革体现。疫情期间,线上课程保障了教学的持续进行。许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通过网络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这让我意识到教育改革要利用好现代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教育事业中,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都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赵璇:近期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文稿。其中这段话给我的触动很深: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老师都能以此为准则,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在教师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平时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努力提升自己在教学和班主任方面的素养,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照亮学生的前程!

周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出版发行,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深入学习这部重要著作,我深受启发,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师的使命担当以及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教育重要性的再认识

习近平同志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培养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师使命担当的深刻理解

1.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要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我们还要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3.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利用数字化手段为教育教学赋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学习近平《论教育》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习近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