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4
5月16日,晓庄小学中数组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杨淑婷和朱文瑞两位老师带来的数学组内课。
首先呈现的是杨老师与四2班的孩子带来课例《认识三角形》。
由于学生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过了三角形,所以杨老师引导学生在理学单1-1中尝试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由此概括出三角形的特点: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首尾相连。为了进一步明晰三角形的特征,杨老师还提供了丰富的学材,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建立三角形的模型。
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和高之后,请学生在2-1点子图上画一个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通过画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并请学生在2-2将三角形的3条高都画出来,观察三角形的三条高会交于一点。
朱文瑞老师与二(3)班的小朋友共同研究了《了解我的好朋友》一课。
课堂伊始,朱老师拿出孩子们的个人小档案,询问其是否了解其好朋友,激发学生兴趣。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接着朱老师出示了子言小朋友六一的安排,接着引出三个问题:邀请谁打乒乓球?选什么颜色的书签?买什么品种的水果?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需要进行调查来收集数据。通过自己实践,询问好朋友的喜好进行记录,孩子们更深的了解了自己的朋友,并且在生活中运用了数学知识。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5月17日,中数组所有教师齐聚三6班教室进行评课。杨淑婷老师的课环节扎实,课程容量大,学生与老师共同研学、生长,情态生动自然,思维含量高,进一步体现了学生思维进阶的层层提升,其中最亮眼的是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探索,思考范围广且有深度。朱文瑞老师的课堂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既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体现了在做中学的陶行知思想。鲍婕菲老师认为在整节课中教师不仅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进行调查时,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李聪老师认为本课的设计思路清,有措施,突出难点有策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为主体的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期待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知识的逻辑关联,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绽放光彩。
图文:鲍婕菲、杨淑婷、朱文瑞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