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3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围绕“精简教学流程,精准作业设计”这一主题,中语组的老师们展开了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四年级组霍姗姗老师和三年级组杨雪莉老师分别进行一次展示课。
霍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第二单元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整节课以恐龙馆探秘为情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闯关活动。复习导入环节,霍老师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探究恐龙演化成鸟类过程的学习,霍老师化整为零,借助图片理清四个环节,再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完成探究。结合课后习题,课堂上还安排了写话的练习。整节课从说到思再到写,扎实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杨雪莉老师执教《纸的发明》第二课时,借助课后习题二展开学习活动,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比较各个时代记录文字方式的优点与不足,将词语“改进”和“传承”的意思有机融合,让学生说清楚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有序说清楚蔡伦造纸的过程,再与单元主题传统文化进行勾连,带领学生理解五彩绳这一节日习俗传承与改进的地方,让孩子能抓住动词介绍清楚编织过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在教研组长佘老师的组织下,大家就两位老师的课堂展开了积极交流。
三年级组评课
霍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课堂中很多亮点都值得我们借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霍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恐龙的演化过程,并采用给图片排序,招募解说员为四幅图片配上文字介绍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亲切自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耐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杨老师执教的《纸的发明》第二课时,带领学生通过梳理和提取关键信息,探究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的原因,重点理解了“传承”和“改进”两个词语,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了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探究蔡伦是怎样造纸这个活动,梳理了造纸过程,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为后面学写编织五彩绳的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杨老师让学生观看编织五彩绳视频,提炼了相关动词,搭好了写作支架,学生写起来流畅自然,既学会了表达,也深入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组评课
霍老师联系生活,创造一个参观科技历史博物馆的系列活动情境,招募解说员,专家采访,昆虫馆帮忙,环环相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观恐龙馆帮忙整理打乱的展画,结合书本内容排序找依据,引导提取关键信息,整合信息,组织语言,深化阅读理解的生活化运用;紧扣单元单元要素,链接上册提问单元学会提问的目标,升级到自我尝试解决。本课中,两课时从文字,图片,采访到昆虫馆帮忙,都在围绕如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合表达展开,最后运用书后习题,拓展阅读材料的整理进行小练笔,层层递进,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切实体现了研究主题“精准作业设计,精简教学流程”。
杨老师执教的《纸的发明》第二课时,主要围绕三个学习活动展开,层层推进,以设计的课堂练习为抓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先探究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的原因,结合课堂练习中的表格对不同时期纸的特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比较纸的优点与不足,借此让学生理解“传承”和“改进”的含义,感受到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重大意义,接着通过探究蔡伦是怎样造纸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圈画动词,逐级深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最后让学生写出编制五彩绳的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教研中能不断沉淀自我,同心齐研,向学而教。
图文:霍姗姗 杨雪莉
一审:佘余华
二审:教务处
三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