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1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融融。瑟瑟的冷风也阻挡不了晓庄小学高语组的小伙伴们共同研讨,一起成长的步伐。
12月18日上午,南京市晓庄小学高语组全体教师齐聚五(3)班,聆听杨媚老师的执教的组内课《四季之美》。杨媚老师紧扣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春天的变化之美,夏天的迷人之美,秋天的动人之美,冬天的和谐之美。整节课,板块清晰、目标明确,学生主动探学,也在充分的感情诵读中体会到了文章的选材独特、表达独特和结构独特,并能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笔,写出身边独特的精致。
12月22日,梁红玉老师在五(4)班执教了课文《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梁老师从四个板块展开教学,分别是找一找美丽的画面、读一读美丽的景色、理一理写作的方法、写一写生活的美景。梁老师的教学板块清晰,目标明确,定位精准,教学有法。在第一、二环节,学生通过圈画、朗读感受榕树的茂盛和生命力以及鸟儿的多与活力。在理一理环节,梁老师紧扣语文要素,带着学生发现动静结合的写法,并且将写法落到实处如:有顺序的写,从多方面写。最后,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达到学以致用。在结课时梁老师巧用课后链接向学生推荐巴金的散文《筑渝道上》,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整堂课从单元的整体教学出发,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互相联系的教学整体。既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课后,高语组的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从“大单元整体教学出发”大家各抒己见共同交流,智慧的碰撞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杨媚:
收获:梁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板块清晰,从找画面到读画面、理方法、写画面,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进阶性,同时,梁老师也十分注重读写结合,通过读去引导学生体会榕树的茂盛和生机、鸟儿的多与活力,通过写去领悟如何去表达动静结合这一写法,令我受益匪浅。
建议:小练笔的要求可以明确一点,出示在PPT上,供学生作为评价标准;板书再清晰一点,例如:有顺序,多方面。
张燕:
1.梁老师教学目标制定恰当,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板块清晰。从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大榕树”和“一树怎样的鸟”,为学习活动一“找一找美丽的画面”做好铺设,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活动二“读一读,美丽的风景”中学生交流后,师生合作读,让学生对教学重点再次回顾。学习活动三“理一理,表达的方式”中,教师能让学生对比描写榕树的内容和小鸟的内容,在写法上发现了什么?总结出动静结合的写法及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的写法。学习活动四“写一写,美丽的画面”让课堂读写结合。
2.如果课堂上教师能在孩子读得特别好或者不太好时,停一下,多读读,就更好了。
周静:
听杨媚老师执教《四季之美》,也会不经意间沉沦于杨老师的课堂之美:一是课件唯美。《四季之美》作为一篇写景类的文章,文本中形形色色的景物让人喜爱,更惊喜的是在杨老师的课件中,用图片更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美。二是课堂精美。整节课,杨老师设计了两个板块,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四季不同之美。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选材表达上的美,由文本文字转而思考作者表达之美的方式,带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最后提笔表达美。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三是气氛优美。杨老师与三班的孩子们一起,读思悟,一步步,一环环,我们都能感受到师生之间默契的配合,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如果在练写环节,能够尝试将前面“感受四季之美”的部分,采用春天教师领着读,后面三部分学生自己读,是否可以为最后的练写留下更充足的时间保证,那么一切都趋向完美。
四时景物皆成趣,课堂之美耐回味,晓庄小学的小语人将会继续深耕语文素养课堂,与学生共品语言文字之美。
图:赵璇
文:梁红玉 杨媚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