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6
7月22日,南京市晓庄小学三(2)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来到了城墙博物馆开展寻访活动。
首先,队员们来到了“天地融合大明之都”,这里记录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前后的故事,重要展品有“石头”铭文城砖、“东冶”铭文铁片。
南京城墙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造技术的最高水准。这面建基砌身为大家展示了从建筑方式的选择、城墙地基的处理、城砖的烧制工艺、墙体的砌筑技术等方面的原貌。
明朝南京城由内到外分别是宫城、皇城、京城、外郭的四重城垣构造。它不仅体现了南京至高无上的国都地位,而且在中外都城建设史上也是一个创举。
据《南京都察院志》卷24《职掌十七》记载:“外十八门关,设有字号鱼尾令牌二面,收贮在门。江东、驯象、安德大小、凤台、双桥、夹冈、上坊、高桥门,并小水关、石城关,隶于留守前卫;沧波、麒麟、仙鹤、姚坊、观音、佛宁、上元、外金川门,隶于留守后卫。内城门十三:正阳、通济、聚宝、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钟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阳。”
军事防御是一座城墙最重要的功能,四重城垣形成的纵深防御体系,瓮城、雉堞、藏兵洞构成的复杂防御结构,都使南京城墙成为了抵御入侵者的重要屏障,也成为了14-20世纪东亚地区城防军事体系的代表。南京城墙经历了一次次战争洗礼,见证了六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和平门(原神策门)的闸楼构造,内门和外门不正对,即便敌人攻破外门,内门中间仍有一道可升降的闸门,后来队员们在中华门城堡也看到了同样构造,真的太棒了!
随着时代发展,南京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却在突显。城墙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焕发了新的价值。
活动结束后,少先队员们感慨万千,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冯浩铭:《城墙博物馆观后感》
李子睿:《城墙博物馆观后感》
刘安然:《城墙博物馆》
张智超:《城墙博物馆观后感》
王梓轩:《走进博物馆》
了解南京城墙、了解南京城的历史,更好地为家乡做贡献,也是新时代少先队员们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图文:三(2)中队
一审:大队部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