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31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50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31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陶心书社第131期_html_5b023dc1.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有感

陶心书社第131期_html_m50b87e80.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杨雪莉

最近,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一书,感想颇深。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问题确有其事,分析切中要害,方法切实可行为我指明了课堂管理的方向。

陶心书社第131期_html_m136f1465.jpg

课堂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知识,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戏,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现实中我们的课堂管理有时过于严格,过于枯燥,缺乏乐趣。在这样严格的学习氛围下,反而会刺激学生在课上干课外的事情,只不过转入地下了。所以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与学生交流,一起制定课堂规则其次才是维护“规矩”的尊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尤其是低段的孩子,他们刚开始小学生活,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当他们违背课堂纪律时,我们经常会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待优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
那我们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呢?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要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会被“浪费”的时间太多了:上课不能马上安静,中间暂停,因任务布置不清楚造成的拖延,因活动衔接不好造成时间浪费,不必要的说教,教师语言啰嗦,口头语,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听不懂,低质量问题,提问对象安排不当,板书过多……这些都是课堂会出现时间浪费的原因,所以教师要时常自省,课前认真备课,解读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提问要有艺术,实现一课一得。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正确面对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课堂管理方法,实现有效课堂管理。

新奇的智力——成功智力

陶心书社第131期_html_mc0f9313.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杨淑婷

在斯腾伯格的带领下,我看到了一个被赋予新含义的智力概念。那种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测验表现出来的智力应该被称为“呆滞智力”,而不是智力,更不是作者笔下的“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对于每个要想达到其重要生活目标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成功智力是认识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能力,是认识并弥补或改正个人弱点的能力(知道自己的长处、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弥补和修正自身的缺点),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在适应和选择其他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同时还有第三种应对环境的选择——塑造环境,没有一种环境是完美的)。而三种能力成分分别是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在人生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这三种能力,更需要在这三种能力之间取得平衡。

陶心书社第131期_html_m1371d64f.jpg

斯腾伯格把对自身经历的回忆为全书的第一部分,他童年时期惨遭智商测验迫害的不幸引人深思,像他一样遭遇的少年还有很多吧,但是又有多少孩子能像他一样幸运呢?“我的傻瓜生涯”这段文字触动了我的内心,像斯腾伯格这样的杰出的人才,被称为傻瓜。不过,好像教育制度下,也不只有斯腾伯格这样,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达尔文等许多人物都有过类似的遭遇。或许正如书中所说:“智商对于今后成就的预测度并不高”吧,但是为什么美国人(其实中国似乎也差不多,从小到大的各种考试、测验)的生活中会有如此之多的智力测验?以测验的方式来评价更加省时省力省钱。但是智力不可能仅通过多项选择题测验就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测量,成功智力也不可能以这种测验来测量。同时,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我们在测量什么,而测量精度的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幻觉。如果人们着迷于听起来精确的素质,就会过分依赖于测验。但这并不是造成对智力进行错误测量的唯一原因,人们还容易对与自己相像的人着迷(不断反复循环强调不是智力的智力;学校倾向于对那些日后并不十分重要的能力进行奖赏)。那么当我们过于依赖各种测验的结果时,我们通常也丧失了一种全面的、理性的思考、评价的能力,把智力狭隘于相对呆滞、缺乏活力的学业智力,而不是一种积极的成功智力。其次,在斯腾伯格的叙述下,我知道孩子的内心是这样的“像许多学生一样,想取悦于我的老师,所以,我努力按他们所期望的那样表现自己。”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按照老师所期望的样子来成长,那么随着孩子的长大,那种最纯真的本能也会在社会讲究最大化的合理性要求下逐渐消失。而作为教师来说,需要遵循“儿童本位观”,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与众不同的个体(不做磨平棱角的鹅卵石)。最后,教师不应该通过某一些测试来判断学生的能力,更不应该说给孩子贴上有色的标签(反观当今我国的教育制度,好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标签绝不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但人们会因此而塑造出现实。一个儿童一旦被贴上愚蠢的标签,机会便开始离他而去,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斯腾伯格是幸运的,他没有被完全“抛弃”。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但在诸如智商测验的能力测验中得分低的话,学生就会认为是傻瓜(常有人说:被考试/应试教育耽误的孩子),他们即使成功也会被认为是异乎寻常的成功者。然而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是测量了智力的一小部分,而智力的大部分领域却未涉及。错误的测验能力的方法已经湮灭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研究中有才华的人。在读完《成功智力》这本书之后,我对智力有了新的理解,成功智力应该包括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方面的智力。

图文:杨雪莉 杨淑婷

一审:马艳龙

二审:徐同涛

陶心书社第131期_html_19069c72.png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