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7
渡江胜利纪念馆旧址坐落于南京挹江门城楼上,于1984年4月23日为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建立。展厅面积436平方米,担负着渡江战役的文物资料征集、保管、研究、陈列宣传等工作,展出渡江战役历史珍贵文物资料及照片、图表、实物及复制品等史料近千件。7月16日,晓庄小学三(3)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来到了渡江胜利纪念馆。
2009年是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暨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南京市政府异地新建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坐落在渡江路1号,由胜利广场和主馆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82平方米。主馆区展出渡江战役的文电、资料、照片、事物及复制品等各种珍贵史料1423件,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人民,浴血奋战,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蒋家王朝的光辉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解放并不意味着渡江战役已经结束了。在解放南京之后,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部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的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渡江战役最终是在第三野战军一部于6月2日解放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之后才完全结束。
展馆前方是是渡江胜利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六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最高的立柱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到了夜晚,49颗红色五角星连同49根大型红色立柱在江边闪耀,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革命者奋勇向前;又似连天烽火,让人们追忆起六十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追忆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
展馆入口处陈列着著名的“京电号”小火轮。“京电号”原是南京下关电厂运煤的船只,并不适宜载人,但为了过江,不得不派它上阵。同时,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小火轮一次最多只能载120人,1949年4月23日零点开始,它往返于下关、浦口之间,第一个将100多名解放军战士送到长江南岸。而后又连续作战11小时,数次往返,共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渡过长江,其中包括邓小平、陈毅等多位军事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京电号”因此享有“渡江第一船”的美誉。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书写的“天翻地覆慨而慷”七个大字。透过这几个字,我们仿佛能感受人民翻身解放而生发的满怀豪情。
运筹帷幄,坚决“打过长江去”
为了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7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做出决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中国革命推向新高潮。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全党的战略任务是: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大为缩短。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决战千里,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先后发起渡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毛主席宣布说:“南京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已‘宣告灭亡’。”
军民团结,接管城市开新局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揭开了南京以及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面对南京异常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情况,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管会以及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中共华东局的宣传领导、中共南京地下党与南京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军民团结一心,成功地接管了城市,开启了接管大城市的新局面。
革命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
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国民党军丢盔弃甲,仓皇逃窜。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发扬“革命到底”的精神,追击敌寇,扩大战果。5月上旬,先后解放了杭州、贵溪、上饶、金华等城市。5月12日,第三野战军主力对上海外围发起进攻。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6月2日,解放长江口外的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见证胜利,渡江精神世代传
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的伟大胜利孕育了伟大的渡江精神,这就是:坚定伟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英勇无畏、一往无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作为一名南京的小主人,我们必将传承红色精神,扬起理想的旗帜,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三(3)中队
一审:大队部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