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8
为进一步推进跨学科融合及幼小科学衔接,2023年3月21日,在南京市晓庄小学开展了“主题式跨学科幼小衔接”的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包含课例展示、讲座沙龙、交流点评等环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高伟老师,小学语文教研员陈瑶老师,小学体育教研员夏晨铭老师,南京市晓庄小学徐同涛副校长出席了本次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栖霞区小学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等共计110位老师。
活动开始,栖霞区科学教研员高伟老师对本次主题式活动的活动背景、活动内容和活动安排进行了简单介绍。
晓庄小学徐同涛副校长对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们表示欢迎,向区教师发展中心各位教研员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同时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认可和殷切期望。
第一节课由晓庄小学的杨悦老师执教。杨老师在带领小朋友们经过种麦子、收麦子、发酵、过滤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与燕子矶幼儿园汪信彦老师共同展示的《制作麦芽糖糖画》。课堂开始,杨老师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回顾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接着,三年级的陶娃带着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们开始制作麦芽糖糖画。“小先生”教,小朋友学,美味的糖画很快就制作好啦。最后,燕子矶幼儿园汪信彦老师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围绕熬糖过程中的疑问与三年级哥哥姐姐们进行了交流,并且对制作麦芽糖糖画的过程进行总结。
第二节课由晓庄小学的万高娣老师执教《糖与健康》。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知道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以及生活中糖无处不在,合理摄入糖分对人体的重要性。同时,过量摄入糖有危害,关键在于要适量。如果糖超量,可以通过运动代谢掉多余的糖。最后,万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运动来消耗多余的糖,让学生懂得适量摄糖的重要性,保持身体健康。
第三节课是晓庄小学的霍姗姗老师执教的《甜蜜分享会》。本节课以“甜蜜分享会”为主题,带领学生谈心情、理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呈现麦芽糖从种植到绘画的整个过程。课堂的最后,霍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多种形式,巧用积累的词句,将甜蜜的瞬间记录下来。
第四节课是由燕子矶幼儿园的刘颖老师带来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奶奶的麦芽糖》。绘本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奶奶给阿毛做麦芽糖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手制作搅搅糖,学说并创编“用筷子把麦芽糖一会儿搅出……一会儿搅出……一会儿又搅出……”的句式。“麦芽糖可以做成哪些美食”这个话题不仅能使幼儿结合生活引发无尽的联想,同时可以让幼儿大胆的探索和操作,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倾听优美的语言、观看精致的图片、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让幼儿充分感受制作麦芽糖的乐趣,积累与麦芽糖有关的生活经验。
晓庄小学的朱文瑞老师以《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探寻》为主题开设了讲座。汇报中,朱老师首先展示了小学三节课程以外的准备以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接着通过探讨“什么是数学?数学在哪里?数学有何用?”三个问题来说明数学存在于各个学科中,数学的教学不是为了应试和解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朱老师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形象,详细讲述本场跨学科教研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和启示。
燕子矶幼儿园袁菀玉老师的《小麦芽甜甜糖》的汇报带我们走进了幼儿园小朋友对麦芽糖的探索过程,把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思考和表征都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不一样的探索之旅。
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高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与总结。高老师认为,生活的中的问题并不是以单一学科问题出现的,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鼓励我们一线教师在主题式活动,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高老师指出幼儿园的主题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给我们参考,也希望本次活动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本次活动为各学科老师提供了观摩学习、博彩众长、探讨交流的好机会,拓宽了学习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让我们更加明白何为“学科融合”,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如何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我们找到新的成长路径,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迎接新光。
文字:杨悦
图片:蔡静
二审: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