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红领巾学先锋】大国功勋:走近“共和国勋章”人物第2期——袁隆平

浏览数量:431    

【知行晓庄】【红领巾学先锋】大国功勋:走近“共和国勋章”人物第2期——袁隆平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6ffd1a2d.png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截至2020811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3b34b25b.png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共和国勋章”人物——袁隆平爷爷。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m3b8ff325.jpg

袁隆平19309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30年初秋,在北平的家医院,有个男孩出生了。亲给他取名袁隆平。⼩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他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让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老师们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

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没有答案,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六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个⾮常美的园艺场。金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吹在架上,四处开满了鲜花。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了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以后能去学农。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时候的学农梦。

19538,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所偏远的农校作。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实验。为了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他们研究红薯和南,有一次竟然种出了一个超级红薯。1959年到1961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由于营养不良,还得了水肿他见证了严酷的现实,想起了旧社会,想起了平民百姓的困苦,看着⼈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他下决⼼要让吃饱饭。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主要粮食作物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而南方又主要以水稻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的新品种。

袁隆平想啊想满脑⼦都是高产水稻。有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了梦乡。他梦见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颗粒像花生米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美好的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的鼓励。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的查资料,搞水稻直播试验。他还去向农民请教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m58f3fe41.jpg

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啊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产种,那该多好呀!”袁隆平立即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方向水稻花授粉的农作物,不需要外来的花粉,可是该到哪里去寻找高产种子只能向神奇的大自然求袁隆平不顾风吹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稻。两天过去了星期半个过去了……袁隆平一无所获。可他不会轻易放弃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4f1ba1e5.png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47eff634.png

有一天,他在试验田里发现了株不同的稻子,和普通的水稻不同。它们的差异在于稻子产量差别巨大。这一发现,令袁隆平大吃一惊,细细寻找以后,硕大的试验田中就只有这一株。在对其仔细观察和统计分析,论证了这棵稻是“天然杂交稻。”证明了这种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他激动地把它做成标本,拍下照发给助手,去外面寻找。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m3351871b.png

他和助手找了很长的时间,最终在一处水边,找到了珍贵的6株天然稻。第一次杂交成果并不理想,新的问题又来了,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用,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为了克服这个世界难题,他每天都在试验田里,弯下腰,精心呵护着棵棵水稻,仿佛是他的亲儿子一般。当下一批水稻成功时,他刚走进田中没多久,就兴奋地冲出来,抬头大笑“我成功了我的杂交水稻成功了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m3d351f85.jpg

1973年,杂交⽔稻研究终于成功了。反复多次的培育,杂交水稻的产量从每亩800斤一跃到1600斤,研发到了2020年,稻杆比茭白还高,亩产超过了2000多斤。终于,袁爷爷解决了很多⼈吃不饱饭的问题。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4d56eedd.png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m533e101.png

爷爷曾经说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梦见试验田的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高谷粒有花生米那样大沉甸甸下垂的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我就在它下面乘凉。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袁爷爷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此,袁爷爷研究了整整56,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基本上是处在“水深火热”中。为了研究,袁爷爷既要顶着太阳到田里去寻找材料被太阳晒又要搞好材料在不同温度中的生长变化特别是在阴雨低温中的变化正午时分农民都会休息而袁爷爷却在田间观察水稻。对于这一切,袁爷爷的体会是乐在苦中。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一切苦和累就都变成了乐趣。这种生活,他一过就是五十六年。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66b4e7ce.png

他也总是用巴尔扎克的名言来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那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一穗穗地观察寻找。终于发现了杂交水稻。

红领巾学先锋第2期_html_6dd491e0.jpg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正是袁爷爷这种不怕吃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精神,最后才培育出了养活千万人的超级水稻。少先队员们,希望大家积极发扬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与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艰苦奋斗,学习袁爷爷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的崇高风范,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在生活中,节约粮食,珍惜每一粒粮食,认真践行光盘行动!

第二期音频.mp3

图文:大队部

讲述人:四(3)中队 郑雨菡

审核:颜 丽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