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生态赋能,自发生长 基于“自动课堂”的数学运算一致性建构路径研究——南京市晓庄小学数学组校本研修

浏览数量:1    

【知行晓庄】生态赋能,自发生长  基于“自动课堂”的数学运算一致性建构路径研究——南京市晓庄小学数学组校本研修


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提升教师对“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教学水平,2025923日,我校数学组围绕“基于‘自动课堂’的数学运算一致性建构路径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数学校本研修活动。

1.课堂展示

活动伊始,我校六年级的杨淑婷老师以“做绸花需要用多少绸带”为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步入《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课堂。在探究算理环节,杨老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阐释为什么,引导学生透过算法洞察算理。通过实践,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母不变”的内涵,并总结出“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能约分先约分”的计算法则。随后,杨老师围绕数学运算的一致性,精心设计题组,启发学生思考乘法算式实质上是相同计数单位累加的过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易于领悟,充分实现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m6dcf9689.jpg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64a90d32.jpg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75ce3f7e.jpg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m542877a1.jpg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1b8011dc.jpg

2.说课解析

课后,杨淑婷老师紧扣新课标要求,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六大维度,进行了详尽的说课。

3.评课研讨

在评课环节,各年级数学教师代表结合课堂观察,从“目标达成、学生参与、环节设计、素养培养”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点评。低年级教师指出,杨老师对“约分技巧”的对比讲解细致入微,有效解决了学生计算中的常见易错点;“多种方法验证结果”的设计也为“数的运算”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年级老师认为,杨老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分享、联系沟通、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同时“追问式引导”使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加透彻。高年级教师则聚焦于“知识联系沟通”环节——通过梳理二年级到六年级的乘法运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都是求几个计数单位的和”的本质,这种“纵向串联知识”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思维。

4.专题讲座

评课结束后,查主任围绕“基于‘自动课堂’的数学运算一致性建构路径研究”主题展开专题讲座。讲座中,查主任结合六年级的课堂案例,深入解读新课标,细致分析教材,探讨了当学生不再处于未知状态时,教师应如何施教,学生应如何学习的问题。此外,查主任还结合三年级新教材中的典型课例,分享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宝贵教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下运算教学的优化方向。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m35cb9935.jpg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m1059167c.jpg 生态赋能,自发生长_html_45134093.jpg

本次数学大组课教研活动,以“课”为载体,以“研”为核心,旨在让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进一步深化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及教研反思的能力。

图片:张琪

文字:杨淑婷

审核:教导处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