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5
为进一步推动“自动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南京市晓庄小学高数组开展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先生制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1月18日,在五(2)班教室里,杨淑婷老师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课。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难点是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杨老师在课上给了孩子充分的感悟时间,巧妙地引入 “小先生制”,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奥秘。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先生们” 脱颖而出,他们走上讲台,自信地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台下的同学们也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和补充意见,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年龄问题也常常会是困扰孩子理解变量,课上杨老师选择了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两个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关系,学生从关注一组数量上升认知一类数量,这是从算术到代数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
课后,五、六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在线上参与了评课活动,就杨老师的课堂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老师们认为杨老师执教的 “用字母表示数” 一课是数学学习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关键转折点,精心设计与讲授为学生搭建过渡桥梁,呈现出有深度内涵的数学课。杨老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设定教学目标,且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在多方面得到有效训练、目标达成度高。同时,这节课体现出杨老师的教学智慧:一是打造问学课堂,以学促教,通过学生自主发问、老师概括典型问题引导深入学习;二是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多种方式探究数量关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特性;三是互动良好、学习自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有趣话题,以多种互动方式激发兴趣、活力,还注重倾听学生想法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收获喜悦与自信。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期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图文:刘珍妮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