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2
立足“五育并举”“素养本位”的时代,我校美术组以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劳动素养为切入点,开设陶艺特色课程,在学习技艺、尝试制作、欣赏评述、作品交流中勤生之手、启生之智、润生之心。5月份,美术组老师们开展了以“泥塑”为主题的展示课,带学生感受用“陶泥”材料制作的手工创作作品。
刘敏老师带来了《鸟(二)——猫头鹰》一课,本课选取了猫头鹰这一鸟类,通过图片欣赏、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生活习性、冷门小知识等。借助于博物馆中的猫头鹰作品,让学生了解人们赋予猫头鹰的寓意,并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猫头鹰与艺术作品中的猫头鹰的不同。刘老师通过手捏空心泥球、泥条、不同形状泥片等方法组合出立体猫头鹰,示范通过翅膀的变化鼓励学生猫头鹰的造型要灵活生动,并尝试用工具刻画猫头鹰的羽毛肌理。同学们创作的猫头鹰造型各不相同,可盐可甜,可萌可呆,而且在羽毛的肌理处理上探索出了很多新的方法,实现了教学相长。最后在拓展环节,让学生欣赏了猫头鹰造型在现代生活器物中的运用,鸱鸮纹的应用也为下一节课鸟的纹样学习做好铺垫。
胡曼老师带来了《桥》一课,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介绍桥的外观、结构、功能、材质,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设计新颖,环节紧凑。通过欣赏古老的赵州桥,引出不同种类的桥,让学生自主理解悬索桥、梁桥、拱桥的不同。课堂上胡老师运用简单直观的语言,让学生观察泥塑作品——桥,分步骤讲解了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氛围浓厚,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探索制作方法。学生的作业呈现精彩,各种不同结构的桥梁在展示中栩栩如生。
美术课上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却源远流长、寓意深远。这些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传达出中国文化的如意吉祥的内涵和美好的心灵感受。我校美术组将进一步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在吉祥美好的作品中见证成长的足迹。
图文:美术组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