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第 163 期 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7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第 163 期  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20240918陶心书社第163期_html_27713966.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在阅读中找寻青年教师的成长之道

20240918陶心书社第163期_html_7c8a3ef4.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杨淑婷

最近,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20240918陶心书社第163期_html_c48924f.png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学生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习、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初一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如果说,在孩子还没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一直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虽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在初中阶段,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还没步入社会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好。  

二、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习,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习,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孩子们我认为是极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习。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习,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把学习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20240918陶心书社第163期_html_6a1acad4.jpg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曹可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探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典著作。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20240918陶心书社第163期_html_27fc2275.jpg

1. 理论的力量与实践的智慧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心理学理论对于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书中详细解析了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发展等关键概念,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式和节奏各不相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从而设计出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教学策略。

2. 情绪管理与课堂氛围

情绪管理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教师情绪管理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深远影响。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和鼓励,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3. 有效沟通与反馈的艺术

有效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书中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反馈促进学生成长。我学习到,反馈应当是具体、及时、建设性的,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又要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明确方向,不断进步。

4. 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进行教学反思的决心。无论是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的教学实施还是课后的效果评估,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更引发了我对教学实践的深刻思考。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这本书将成为我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更加专业的教师。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