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7
2023年6月30号下午,南京市晓庄小学陶师工作坊的青年教师们在线上参加了栖霞区教科研大讲坛第三十八讲。本次大讲坛是由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校长郑炜校长为我们带来的《课题赋能 创新劳动教育》。
郑校长从我们为什么开展劳动教育、我们劳动教育是怎样的、用什么开展劳动教育、拓宽劳动教育育人的辐射以及我们劳动教育的价值五个部分进行讲解。
陶师工作坊的老师们认真聆听,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徐瑞环老师:今天有幸听了郑炜老师的《课题赋能 创新劳动教育》,刷新了我关于劳动教育的认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也是帮助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郑老师从国家政策开始讲到了现实层面:现在很多的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甚至是不尊重劳动,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开展劳动教育。但是我国目前劳动教育缺失,如何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教室们动脑筋。郑老师以劳动教育课题研究的经验来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劳动育人,发展劳动教育:整合资源,创建少儿劳动工作坊,给学生一个能够进行劳动的场域;进行系统的规划,开发劳动系列校本课程,主题可以是关于种植、节气、传统、田园诗文等;在学校里开展劳动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当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等。以后我们可以学习郑老师团队的经验,将这些好方法应用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帮助学生成为完整健康、快乐幸福的人。
陶轩老师:这次关于劳动课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讲解让我明白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显著的实践性。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劳动素养。这次关于劳动课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讲解让我明白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显著的实践性。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劳动素养。
张娅捷老师:聆听了郑老师关于为劳动课程赋能的讲座后,我认为劳动可以融合化其他学科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本次讲座使大家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如何创造性地推进小学生劳动教育也有了新的思考。陶师工作坊的老师们将不断创新实践,优化教学,灵活推进,促使学生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体验中明白劳动的意义,在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养成自觉劳动的好习惯。
撰稿:杭天
来源:各青年教师
一审:教师发展中心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