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4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22版艺术课程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10月26日下午,主题为“以劳育心,知乐而行”的栖霞区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在南京市晓庄小学举行。栖霞区中小学音乐研训员何伟老师,南京市晓庄小学徐同涛副校长,栖霞区全体小学音乐教师共同参加了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市晓庄小学、南京市何伟名师工作室承办,旨在共同探讨音乐与劳动相融合的主题式教学。活动中的三节研讨课分别由南京市晓庄小学的陶轩老师、马天羽老师和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章晨老师执教,活动由晓庄小学音乐组长张娅婕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南京市晓庄小学徐同涛副校长致欢迎词,他对全区小学音乐教师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学校音乐组的老师们给予了鼓励与期望。
第一节课由陶轩老师执教二年级《劳动中的歌声——其多列》。陶老师带领学生踏歌而行,联系学生校园生活,从走进校园农事馆导入。通过观察、学习打稻谷的劳动,感受秋天的丰收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陶老师还通过用竹子跳舞庆丰收、砍竹筒与捡竹叶的律动,引导学生感受哈尼族小朋友劳动的趣味。随后,通过听、想、唱等活动体会哈尼族的耕种歌,并在歌声的呼唤中再次升华劳动主题。最后,将音乐与本校“行知思想”校园文化融合,渗透劳动教育。
第二节课由马天羽老师带来二年级音乐欣赏课《劳动中的乐声——滚核桃》。马老师以学校音乐长廊上的《锄头舞歌》导入本课教学,通过欣赏丰收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核桃的生长、采摘、晾晒过程,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与模仿。教学中,马老师以生动的劳动场景为主题,加入鼓的演奏,通过敲击鼓的不同位置营造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再通过带领学生念诵“锣鼓经”的活动来模仿晒核桃的热闹场面。在创意实践环节,马老师溯源劳动的真实声音,引导学生专注聆听,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为学生主动探索多样的艺术元素创造了可能。
第三节课由章晨老师执教四年级《劳动中的音乐——杨柳青》。师生从田间劳动出发,并在双声部的配合中,感受与体验扬州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而学习具有扬州风格的字和句,再到学习整首乐曲。随后,章老师通过二胡演奏、音乐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苏北、苏中和苏南的音乐风格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苏中地区的风格特征,引发学生了解扬州民歌,初探单元教学的实际操作。
三节研讨课结束后,栖霞区学科教学带头人、龙潭中心小学龙岸花园校区副校长丁霞老师从教师基本功、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对三节课进行了总结。
从站稳讲台到二次成长,每一个磨炼对年轻教师来说都是新征程、新起点、新思考,要不断以新求变、以变迎新,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积累!
图片:倪加晨
文字:张娅婕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