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39
晓庄小学是1927年3月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年9月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以山不过来我过去
——《在乎每一只鸟》读后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王丹
“真正的农人,会在乎每一株庄稼;真正的教育,会在乎每一名孩子。〞书籍封面上的这句话意蕴丰富,我想这也是周老师通过这本书最想传递给我们的话语。是呀,作为老师的我们在乎每一位学生。
《在乎每一只鸟》作者周明老师是一位高中历史老师。周老师在一线教学的二十多年里,与学生点点滴滴的相处,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都记录了下来。全书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在乎每一只鸟、顺性而育、莫错过了"芳华”、教育即心育、孩子,你是我的脸、谨防家庭教育的“无证驾驶”。分别从全面教育、差异化教学、青春期学生辅导、学生品性教育、赏识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的心得。
厚待那星火
书中提到了雀鸟哺雏时的一个有趣现象。是这样子的,成鸟在面对成群嗷嗷待哺的雏鸟时,哪只鸟叫得最响、嘴张得最大,所得到的食物或关爱的目光就有可能最多。时间久了,同巢雏鸟大小悬殊明显,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甚至有的过于弱小未及成长,便夭折。“雀乌哺雏”的现象,遵循的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是物种生存进化的需要。但其实,类似“雀鸟哺雏〞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时有发生。
在一个班级中必定有善于表达,喜爱展示的孩子,也存在内敛、沉默不语的孩子。课堂上当老师抛出去一个问题,或一些上台展示的机会,积极的孩子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举手。而内敛的孩子仍然默不作声,静静地坐着。往往外向积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为突出,课堂问题回答得也很完整。而内敛的孩子表达能力偏弱,声音较小,需要老师引导的更多,同时占据的课堂时间也会长一些。有时教学任务多,时间紧,老师可能直接邀请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久而久之,能力强的孩子抓住任何展示、提高自我的机会,他们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而本身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沉默中失去了锻炼自我的机会。对比之下,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会更加的明显。也就是优秀者越受关注而越显其强,平庸者则越受冷落而越显其弱。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要在乎每一只鸟,厚待他们发出的点点星光。在课堂中,当我发现平时较为沉默的孩子突然举手了,我一定会第一个提他发言,不管他发言的质量如何,我都会找到他这次发言存在的优点进行肯定与表扬,并给他一个小小的建议,期待他下次更精彩的发言。同时,我也会对我问题的内容进行思考,我们班的孩子谁在这方面感兴趣并且有研究,我也会暗示他要不要在这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介绍。这样也能提高他在同学间的交往魅力。
教育中的私人定制
春耕秋收,大自然是最需要人们去敬畏的,它有其不可撼动的铁律。我们要像农民一样敬畏规律,种田有种田的规律,教育也有教育的规律。农民对二十四节气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超越任何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也要对班里的孩子有全面的了解。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对一些特别的孩子有一些私人定制。
小徐、小严、小孙三个人是班级异常活泼、跳跃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和班里同学有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在我长期观察中发现,尽管他们三个人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小严能制服小孙;小孙能制服小徐;小徐能制服小严。他们三个人形成了三角铁链。我借助小严稳定住了小孙,通过小孙限制住小徐,依靠小徐稳住了小严。就这样,三个大难题一次性解决了!
山不过来我过去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的教育需要多把尺子量人,真正建立起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机制。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尊重,都值得被善待,都需要有一盏灯来为他点亮。有时孩子羞于向老师展露心扉,即使是受委屈或是有情况需向老师说明。他们面对困难,被困难困住。我忽然想到了书中的一个小标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是啊,孩子与老师之间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建立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而是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这样信任也就在我们之间悄然建立。
山不过来我过去,提醒的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客观,对待工作的热情,更是对学生的主动。现在,每当我在课堂教学或是班级管理中遇到困难,我都会心中默念——山不过来我过去。虽然困难没有被立刻解决,但我的内心安稳了许多,也乐观了许多。我在积极的寻找办法,不断尝试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这条路不行,我就换条路,总之这个困难会解决。
一个内心有爱的老师,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时我们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其实教师心中的爱,不仅点亮了孩子,更点亮了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一看风景,细细感受教育教学中与孩子的点滴美好,同时记录下这些温暖的瞬间。
土地之于农人,是全部的生活,是“本”。而教育工作者如果也能像农人一样安于田野倾心讲台,也许也能收获不一样的幸福感。和农民学教育,便是学其那一份执着之心,那一份对于规律的敬畏,那一份安心田野的精神。正如周老师最后说的那样 “教育至爱在初心,教育最难在初心〞。每个教育人,也应有其不可撼动的初心与使命感。
高山令其渺小 山风让其缄默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南京市晓庄小学 刘欢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自传体作品,讲述了塔拉·韦斯特弗的成长之路,她从贫困和困境中走向知识和自由的奋斗历程。这本书深刻地反映了家庭、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对我个人和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启发是深远的。
首先,塔拉的故事教育了我关于坚韧和勇气的重要性。她在一个充满困难和逆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但她不曾放弃对知识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无论是在家庭的冲突和不安定中,还是在面对学术上的挑战时,她都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对学生们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启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了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的培养。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和力量。塔拉的故事展示了教育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尽管她从未上过正规学校,但她的母亲通过教授她基础知识,为她打下了学习的基础。而塔拉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入学考试的机会,最终走上了知识之路。这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教育都有改变他们生活的力量。
此外,塔拉的故事也反映出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她的家庭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其中,她找到了一些关键的支持者,特别是哥哥泰勒。泰勒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她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这提醒我们,家庭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
最后,塔拉的故事激励了我对教育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要努力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学生发展的环境,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和释放这种潜力,让他们能够像塔拉一样,飞向自己的山。
总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本深具启发性的书籍,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育工作中的使命感,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影响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梦想。
图文:王丹 刘欢
一审:教师发展中心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