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
晓庄小学是1927年3月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年9月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做一个会“夸”的老师
——读《一线表扬学》有感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沈如兰
前几年在苏州有幸聆听过管建刚老师的课堂,大胆、务实、有个性,让人印象深刻。回到家,我便购齐了《一线》系列的三本书,之后一直在其中汲取力量。近来,读《一线表扬学》又有了一些感受,因此记录下来。
普通人眼中的一个“表扬”,在管建刚老师这里拥有了18个“身份”,奖励性表扬、主体性表扬、逆袭性表扬、批评性表扬、弥补性表扬、委任性表扬等。这些身份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先后之别,适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件;达成的效果一个字,好。这样的表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记得最牢的便是给过自己认可的老师。记得夸我写字好看的老师,记得夸我是“小才女”的老师,记得夸我声音好听的老师,尽管长大以后会逐渐认识到这些夸奖里多少有些是“溢美之词”,但对孩童时期的我的自信心的树立,目标的建立,人生的规划都是有影响的。甚至说,如今的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恐怕是老师们的夸奖在20年前就种下了这个“因”。所以,我更加肯定的认为,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有方法地去夸他。再仔细一看,这不就是管老师说的“指引性表扬”吗?学生一般只关注事情本身,不大思考背后的本质。老师需要有一双慧眼,从事情的表象中挖出里面的价值。
一男孩性子急躁,情绪控制能力差,加上成绩不太如意,自尊心却强,让自己处于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同学们只能看到表面,亦觉得他是“不好的代表”。我在细节中发现并非如此:该男孩非常正直,敢于为弱势群体发声(尽管表现出来的是“暴脾气”);他非常勤劳,打扫卫生他总冲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脏;他懂礼貌,在路上碰到老师一定问好,放学一定会和老师道别……诸如此类,我看到了一个有很多优点的男孩。我抓住一个契机就会狠狠在全班面前去夸他这些点,久而久之,他愈发对自己也认可了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变大了,更愿意“伸张正义”,更愿意做劳动。但是我也看到了他身上需要改正的地方,因此,我也换着方式去夸,夸他写字比之前进步,夸他下课能主动完成订正等等。夸着夸着,这些缺点也在慢慢的转化了。
当然,书的最后,管老师提到:表扬不是万能的。的确,没有一个国家是没有监狱的,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不能实现的。到目前为止, 那个男孩的转换空间还非常大,说明我的“夸”学问还需修炼,当然,也有很多很多的“男孩”需要我去夸着长大!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读《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有感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梁红玉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好的课堂总有独特的味道,能真实的展现“实”“活”“美”。近日,我拜读完郑英老师的新著《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更是受益匪浅。“真正美好的课堂,要让生命在场。它具有生长的力量,能唤起学生生命能量,唤醒他们的生命自觉。学生会感叹“幸逢其时”并愿意自己去奔跑、去探寻、去创造。”郑英老师的课堂理念,不正是我们应追寻的课堂样式吗?那么就让我们在正确的引领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吧。
一、去“伪”存“真”
回想起这些年我们一线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孜孜追求,或许是急功近利的模仿、复制以求保生存,求发展;也或许是积淀不足,底蕴不够,对高效课堂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深厚的理论支撑,让课堂深陷“伪”的泥沼,“伪”生成、“伪”合作、“伪”展示、“伪”点评、“伪”热闹等。郑英老师在新著开篇第一辑中一一为我们剖析“伪”的现象、“伪”的原因以及去“伪”存“真”的策略探微。她告诫我们要走出“伪生成”的沼泽,课堂生成注重的不只是“新”字,更是“实”字,追求的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然而然地生成”。她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用学生的疑一一引而不发,激活源头;智用学生的惑一一急中生智,即时变奏;巧用学生的错一一将错就错,化拙为巧;活用学生的问一一由此及彼,顺势延伸;妙用学生的题一一顺水推舟,巧妙点化;反激学生的思一一变导为堵,反弹琵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生成,师生共同在生成中获得顿悟,获得对现实问题的启迪与感悟,思维得以解放,智慧得以升华,能力得以提升。
其二,她告诫我们又要警惕走入“群言堂”“哑巴堂”“走过场”等“伪合作”的岔道,唤醒学生内心真实的合作欲求,寻求与学生真实的对接与融合;其三,去除“伪”点评,期待“真”评价,要力避“滥”“浮”“假”等,教师要用真心去评价学生,掌握评价的火候,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寓评价于无形,于动态生成之中。
二、化繁为简
当前我们的课堂存在“繁冗”现象,就我个人来说,每每设计一堂课总想面面俱到,追求亮点,最后由于环节过多,要么赶场子,要么草草收场宣布下课。读完郑英老师的这本著作,我对简约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简约课堂”是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退有度,无为而治,教学目标力求简明准确、细节灵动饱满,教学内容适时取舍,经济用材、教学环节简便有效、教学手段等简单实用。
例如: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精选课文内容第五自然段。
教学目标:学习作者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手段:比较法、读写结合、支架教学法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精炼而简约,学生一课一得,所得皆重点,所学亦轻松。
“简约”的课堂是质与美的和谐统一:“减”出空间,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变容量为质量,让学习更主动、自由;“约”出智慧,把挑战还给教师,变授受为对话,让教学更具个性和风格。郑英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三、心中有生
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心中装有学生。郑英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师,她的教学智慧我想一定源自于她对学生的爱。我常常抱怨学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闲人,是自私自利的小孩,却没有像郑英老师那样去反思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去寻找补救的方法。郑英老师例举的两个案例给与我深深的触动。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会只注重课堂上的那些活动,还会向前、向后延伸,关注与学生的各种交互活动。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去探寻,去创造,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心里有学生,哪里都是课堂。”郑英老师启人深思的教育名言将会一直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教学路上不忘教育初心,砥砺前行。愿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心之所向。
图文:沈如兰 梁红玉
一审:马艳龙
二审: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