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特色项目】第二讲:鼓励让孩子更自信

浏览数量:27    

1.png

张玲玲,本科,中共党员。栖霞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栖霞区教坛新秀。从教多年来,不怕吃苦,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尤其擅长写字教学,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

教育名言:用真理教书,以真情育人。

人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鼓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父母可能会问:“既然鼓励是孩子成长、建立自尊和自信的基石,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呢?”

2.png

  1. 一、真诚接纳

父母要真诚接纳孩子原来的样子,如孩子的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只能坐3分钟等,父母要学习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孩子。我们不要怕孩子犯错,而是要让孩子从中汲取教训、勇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进步!

  1. 二、尊重孩子积极的一面

孩子的行为具有两面性,从三块巧克力的故事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可以看出孩子的行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在于父母看到哪一面。如果父母总是看到好的一面,并且告诉孩子,他就会建立自尊自信,会自动修复自己不好的行为。如果父母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孩子就会变得沮丧而逃避责任。

  1. 三、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父母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比如:一课的作业本来15分钟就应该写完,可是孩子动作慢,要用1小时才能写完,今天的他用了50分钟写完。这时我们应该鼓励,看到孩子的进步,要给予肯定,并激励他下次能写得更快、更好!

  1. 四、肯定孩子的个别能力

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是一个非常热心的小朋友,特别爱帮助同学。我们可以抓住他的这个特点,把他助人为乐的行为应用到每一个同学的身上,包括那些关系不好的同学。随着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越来越多,同学关系的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学习也会有进步。因此,当父母肯定孩子个别能力的时候,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孩子的其他能力也会发展起来。

  1. 五、避免说沮丧的话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其进行目标分解。在进行目标分解时,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正向期望,他就会愿意行动,照着父母积极的期望去努力,即期望效应。要避免孩子说“我不行”“我不会”这种令人沮丧的话,也不要说“我试试看”这种使鼓励打折的话,而应该更多说“我开始做了”“我愿意做”等。

  1. 六、从自我鼓励开始

鼓励要从自我开始,父母不是神,那么多年的习惯一下子改变是不可能的,父母也要对自己进行鼓励,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个别能力,并从自我鼓励开始。树立自我的信心。如果父母不鼓励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怎么让孩子有信心呢?

鼓励就是要从孩子的行为中找到积极的一面,找到孩子细微的积极变化,并告诉孩子他的努力和进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父母既要这样要求自己,也要这样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建立自信心,共同成长。

3.png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