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里,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与合作,切实打造扎实高效的“小先生”制课堂,低年级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热烈展开。本次活动为的是在共同探讨“自动课堂下唤醒小先生”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有深度、有广度的课堂。
首先由高涵老师在二(3)班献课《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1-1的部分采用“提出问题——列表计算——写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的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编制乘法口诀,1-2部分则采用点子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乘法口诀。2-1部分,高老师出示6道算式,着力放在每组算式的比较上,通过比较帮助学生体会相邻之间口诀的联系。同时请小先生讲解,如果计算时忘记某一句口诀了,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2-2部分,学生选一道乘法口诀编写应用题,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将解题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学生对计算的算理认识得很透彻,高老师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课后,一、二年级的所有数学老师就本节课的听课感受与授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反馈。大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又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肖老师认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独立编写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通过画一画、编一编的操作,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6的乘法口诀及应用。提出的改进建议是例题的素材可以更好地运用,根据表格,学生们就可以自主编写口诀。朱老师认为,本班的孩子课堂纪律值得点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条理清晰。朱老师给予的小建议是:可以将点子图深挖,横着看、竖着看,乘法算式不一样,但积是一样的,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对于2-1部分也可以将六道算式改编,先出示第一行,由学生自己说说第一行算式的思考过程,进而推出第二行算式,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刘老师认为,高老师的教学设计紧凑合理,整堂课思路清晰。她采用由学生提出问题再集体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潘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掌握知识毫不费力。课堂氛围非常好,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堂效益的提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承“教”与“研”并重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低年级的孩子们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