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36
“千里眼”是我国古代的美丽传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雷达”无疑成为了现代人的“千里眼”。位于南京的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就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200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预警机首次亮相,机身上方安装的雷达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个雷达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正是由锻造“千里眼”的幕后英雄——胡胜带领团队完成的。
胡胜,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数控车高级技师,数控组组长,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1999年,刚刚25岁的胡胜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一上班,领导就把他带到一台车床前告诉他,这是从德国进口的、价值200多万元的车削中心,但因无人会操作,已“沉睡”了3年多。胡胜仔细观察后,非常有信心地说,没有开不动的车床。他翻阅资料、请教专家,苦心琢磨,从早晨到晚上,一个键一个键进行摸索,结果,一个多月就开动了设备。就在这台德产机器上,胡胜加工出许多高精尖零件,练出一手好技术。
空警2000预警机是一台由我国自行研制、被国人誉为“争气机”的大型预警机,在建国60周年盛世大阅兵中首次公开露面,而这个雷达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就是由胡胜带领其团队完成的。
起初,空警2000预警机在对外合作中,雷达滤波器结构件生产却遇到了技术瓶颈,第一批加工样品送到国外检测时,竟然被列出了50余项问题。为了追赶国外先进水平,胡胜没日没夜地阅读资料、与同行切磋、开机试验。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终于破解难题,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加工出合格的滤波器结构件,而且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研制生产出中华民族的“争气雷达”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胡胜先后在机载火控、机载预警、舰载火控、星载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科研项目中,承担关重件加工70多项,攻克了毫米波雷达的波纹管一次车削成形、机载火控雷达反射面加工变形等技术难题。他还提出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科研经费近千万元。
荣耀归于勇者,20多年潜心于数控机技术研究,胡胜始终带着这种沉着冷静,奋战在国防尖端武器装备精密加工制造的最前线,2015年,胡胜被誉为“工人院士”。
这是一个呼唤劳动创造、鼓励拼搏进取的时代。胡胜凭借自己对劳动的热爱,从一名职业高中毕业生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他在车床上诠释着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工匠精神。让我们从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靠我们双手开创更好明天!
图文:大队部
讲述人:三(2)中队 陆昱颖
一审:宣德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