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18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20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18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陶心书社第118期_html_5b023dc1.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阅读自省 向上而生

读《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有感


陶心书社第118期_html_m2b9eef95.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于顺


随着教龄增长,在教育丛林中越走越深,未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也就越发的迷茫。于是,有时候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偏执一隅,又或是忘了教育的初心。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在开学之初选读书本的时候,刻意选择了罗树庚老师这本《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它对于我,从满怀热情与期待步入教师岗位,到现在的身心俱疲,逐渐感觉到茫然,就像一棵脆弱的小树,失去了向上生长的动力,而罗树庚老师的这本书,让我久旱逢甘霖,帮我理清头绪,再次拥有了向上生长的力量。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在书的封面更是直击心灵。

陶心书社第118期_html_me74b5d0.gif

这本书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因为在书中罗老师承认老师的忙碌,承认老师需要面对太多没完没了的杂事、毫无意义的培训和名目繁多的检查,承认老师的收入低有待于提高,认为老师面对家长、社会的多元需求手忙脚乱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和我们并肩而战,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一、教师成长需要内驱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知道,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内驱力。教师的成长,从来都不能靠他人推着前进,只有靠自身的强大内驱力。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得学会“逼”自己,“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要经常与自己过不去,试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平凡的老师,就得从内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

二、教师成长来自行动力

于教师来说,有了想要成长的内驱力必须要有行动力。很多事纸上谈兵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不简单。不知道怎么管理课堂,行动起来,多听听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不知道怎么写论文,别慌,行动起来,多积累素材,多看看优秀的论文是怎么样的;不知道怎么上好一节课,行动起来,多向周围的优秀教师请教,多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教师成长来自反思力

拥有了较强的内驱力和坚定的行动力,我就能不断奔驰。但在奔驰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选择,这就还需要我拥有反思力。海明威说“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我并不在意。我只想弄懂如何在其中生活。”想要弄懂,就需要思考,最能帮助教师成长的思考就是反思,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习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四、教师成长来自研究力

我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做一名善于教育观察的老师”“留痕,让你与众不同”“要多一些实证研究”中,罗树庚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学过程做成一个观察、思考、改进、创新过程。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读完此书,发现随着自身教育思想的改变自己面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就会改变;教育教学态度改变,让我在对待课堂和孩子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教师课堂和对待孩子行为改变,慢慢训练出的教学能力也在发生改变。这让我再次发生感叹,教育不是一层不变的,因此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唯有始终拥有对待这份职业的敬畏,不断深耕教育这方沃土,才不会缺乏向上生长的力量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有感



陶心书社第118期_html_3d687efb.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王康



读完朱永新先生的《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一书,我感触颇深,获益良多。从他的阐述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阅读和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及意义。

陶心书社第118期_html_m4beea7b5.jpg

在心理学上有一句经典的话,大意是: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童年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实验正是从健康的童年出发,一方面倡导尽早给孩子朗读、讲述一些经典儿童故事,以亲子共读的形式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从而开阔孩子的文化视野。其次,倡导以爱为润滑剂的家庭教育,用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使其在成年后形成宽容、博爱、积极健康的人格。再者,倡导师生共读的学校环境,以“晨读--午诵--晚省”的形式养成良好的师生共读习惯,让孩子们在童年就能与经典相遇,让经典伴随他们的一生。

这本《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更是让我们能够看到教育背后的力量,孩子的童年不应该是被朵朵乌云掩埋。用爱去构建和谐的家庭,然后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够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更加自主投入。

教育不应该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父母不应该把教育一股脑的都只交给学校,所谓的言传身教,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现在很多小孩都不爱阅读,那是因为家长在家都在玩手机,为什么还要要求自己的孩子都个个饱读诗书呢?

其实教育不应该只是孩子的,一整个家庭投入爱和精力去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才能够更好地让教育发光发热。孩子的童年也不应该被一个个补习班所填满,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这样做,那么一个个补习班只会让他越来越讨厌学习。

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于朱老师把读书当成生命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读书,我们能跨域时空、穿透古今,与那些优秀的灵魂来一次灵魂对话。世界上再远的路、再险的山,脚步不可以到达的地方,通过阅读也可以到达。阅读是真正能让人快乐而幸福的事情!

朱老师为人师表,在他的个人追求与报效国家的事业上,他通过阅读,进而通过新教育的实践,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图文:于顺 王康

一审:马艳龙

二审:徐同涛


陶心书社第118期_html_19069c72.png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