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42
“会技术只是底线,能创新才是王者,作为一名好工人,就要件件出精品。”这句话是中国汽匠人李凯军所说过的话,他坚守五尺钳台30年,用极为精湛的技艺为企业创造品牌、赢得声誉、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
李凯军,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一汽技工学校。现任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首席技能师。所获荣誉不胜枚举:“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国首席金牌工人”、“中国铸造大工匠”……2019年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被誉为“工人院士”。
1989年,李凯军毕业后来到铸造模具设备厂从事模具钳工工作。面对日复一日枯燥的抛光、研磨等工作,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上要弄通,操作上要练精。”别人午休的时候,他继续学习模具结构知识;别人下班走后,他加班加点练技术,练手法。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先后自学了机械原理、机电一体化等多项课程,边工作、边学习、边钻研,为他日后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0年,他代表一汽赴无锡进行技术表演,用手工把一个圆球锉削成正十二面体。该制件属立体加工,空间基准难找,定位测量困难,用机械设备加工都相当困难。经过他十多个小时的精心制作,正十二面体尺寸精度达到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所有相邻面的夹角误差不超过1分,粗糙度达到0.2以上。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节目中,李凯军手持抛光模具用的风动工具在生鸡蛋壳上刻出“工人”两个字,鸡蛋壳里面的薄膜却丝毫没有损坏。
独具匠心,情有独钟。参加工作29年了,李凯军依旧痴迷钳工台上的工作;这些年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和职级,还当选了长春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然而李凯军仍然愿意别人称他为工匠。这就是李凯军的匠人品德和匠心风格所在,他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李凯军坚实的步履让其前进的每一步都浇铸了坚守生产一线普通“大国工匠”的印记,用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铸就了中国汽车工业“国之重器”的伟业,助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的新时代。
作为大国工匠,李凯军无愧为当代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工人。他的故事告诉少先队员们: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图文:大队部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