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0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3月28日上午,南京市晓庄小学中、高年段的数学老师们齐聚报告厅开展了一场“‘同课异构’展风采 团队合作共成长”的数学风采展示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明红校长、陈新涛老师,江苏省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千人计划小学数学高级硏修班学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小学数学王萍名师工作室学员以及南京市晓庄小学全体数学老师。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活动伊始,刘珍妮主任向现场的领导、嘉宾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在本场活动开始之前中、高年段的数学老师们组成了红方和蓝方两支不同的磨课团队,红方由丁洁老师带队,李桐、朱琳两位老师参与备课、轮流试上,蓝方由马艳龙老师带队,李一郎、于顺两位老师参与备课、轮流试上。一个多星期以来红蓝双方团队在不断地试上、磨课、调整理学单。
在现场抽签环节,为了证明抽签活动的真实性,刘珍妮主任邀请新疆团队代表王萍老师和江苏省小学数学高研班代表张跃亮老师抽签,确定了本次活动上课的老师分别为红方的朱琳老师和蓝方的于顺老师。
第一节课执教的是朱琳老师。在理学单1-1环节,朱琳老师利用教材创设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交流明确思路,突出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启发学生把两道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来计算。列出综合算式以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算”,也就是先算5×3,并由此介绍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及书写格式。在理学单1-2环节,朱老师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来编写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感知。在理学单2-1环节,朱老师重点处理了乘法和减法的混合,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先算乘法。在理学单2-2环节,朱老师利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让学生来感受混合运算的妙处。在不断地对比和放手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第二节课,于顺老师和学生一起玩转混合运算。在理学单1-1环节,于老师通过对旧知的简单复习,让学生明确了乘法和加法混合的时候,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接着请学生根据算式20+5×3编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编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为什么先算乘法,感受先算乘法的合理性,产生乘加混合运算时先算乘法的需要。在理学单1-2环节,于老师利用已经明确的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20×5+3,在对比中感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理学单2-1环节,于老师让学生思考减法在前乘法在后的计算顺序,进一步丰富混合运算的模型。在理学单2-2环节,于老师让学生设计一道两步混合运算,通过同桌的交流反思了这节课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
两节课后,刘珍妮主任先邀请低数组的鲍婕菲老师和赵蕾老师代表低数组的老师从学生表现和教师支持两个方面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现场数据反馈,接着请红蓝双方磨课团队以及低数组老师在台上进行现场沙龙研讨。在这一环节,红蓝双方被抽中上课的老师谈了自己刚刚教学过程的感受,没被抽中的老师也从观课者的角度阐述对于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考,台上的老师共同探讨在这场活动中数学校本研修主题“小先生制”下自动课堂的实践情况。
最后,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张明红校长给本次活动带来点评和指导。张校首先对晓庄小学本次开展风采展示活动采用的形式表示赞赏,接着对这两节课的设计进行了点评,将自己之前写过的有关“混合运算”的案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表达自己观点,最后将张明红名师工作室最近在“至理数学”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和大家进行分享,令大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本次活动,体现了晓庄小学数学教研组日常校本研修真实行径,展示了校本研修的美好样态。正如张明红校长一直和我们栖霞区的每一位数学老师们说的那样,我们要做好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卷进来,都经历磨课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每一位老师的发展,让整个团队焕发积极的能量。
图文:杨淑婷
一审:刘珍妮
二审: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