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2024年11 月25日--11月29日,我校美术组老师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下陶艺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开展了与“泥”相遇 ,“陶”乐融融为主题的校本主题研修。本次研修活动主要聚焦将陶艺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校园素材,让陶艺应用于校园生活,美化校园环境。
胡曼老师执教《我造的房子》一课,从房子的不同材料、功能及结构特点,引导陶娃们对房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再聚焦到校园中的教学楼,通过图片赏析让陶娃们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学楼的特点。陶娃们们化身小小建筑师,运用陶泥和各种技法,再现了自己心目中的教学楼。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力和扎实的泥塑功底,也饱含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范颖超老师执教的《泥泥蟹》一课,首先从复习蟹的组成部分切入,通过展示古代蟹文化物品,激发陶娃们兴趣。陶娃们们在观看《观潮蟹》视频后,模仿老师用搓、捏等方法制作蟹钳,还添加绒毛、点点等细节。随后,大家通过导学单展示不同蟹类资料,讨论其外形差异及泥塑表现方法,范老师还通过混泥色的方法引导陶娃们探索由混色带来的斑驳的肌理。陶娃们大胆创作,在他们的手下一只生动、夸张、充满童趣的下螃蟹诞生了。最后,陶娃们还尝试表演蟹的姿势,交流创意。此次活动提升了陶娃们的泥塑技能与观察力,培养了创新思维。陶娃们在感受美术乐趣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陶娃们们的作品烧制后也将放置于校园放生池中,为校园增添了艺术氛围。
蔬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也是维持人类健康运转的重要物质来源。蒋晓玲老师为大家带来《陶泥蔬菜》一课,充分利用陶娃们在我校农场劳作的真实体验,带领大家回顾了学校农场中的蔬菜,并尝试用陶泥制作出各种蔬菜,体验指尖上的田园之乐。精美的陶泥蔬菜作品,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在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陶娃们在陶艺的艺术形式上感知蔬菜的形状、肌理及特征,大家通过揉、搓、捏、压等技法,将一块块陶泥精心塑造,从翠绿的黄瓜到圆润的番茄,从细长的豆角到饱满的青菜,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展现着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力。
余瑶瑶老师执教《蔬菜的联想》一课,在《蔬菜》一课后进行大单元模式课堂的探索。余老师以“维也纳蔬菜乐团”导入本节课课题,厨师可以把蔬菜做成美味的佳肴,出色的乐团可以用蔬菜制作乐器,演奏悦耳的音乐。然后以征集蔬菜周边物品为主线,先让陶娃们回顾上节课的《陶泥蔬菜》的技法要点,包括蔬菜的形状、肌理等,然后引导陶娃们蔬菜与生活中实用的物品进行联系,引导他们通过原型联想、功能联想和拟人联想等方法,激发陶娃们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陶娃们感知蔬菜联想的魅力。余老师通过示范白菜盘子,陶娃们学习并总结制作方法,都化身为小小设计师,成功制作了陶艺蔬菜周边。
刘敏老师执教《陶艺肌理》一课,通过对生活物品、动、植物表面特点的观察,认识肌理。然后向古人学习,通过欣赏陶罐上的绳纹、布纹、席纹肌理探索印制陶艺肌理的方法,并用自然、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通过压、擀、滚等方法印制肌理,感受肌理凹凸不平、自然天成的美感,并制作成小盘子。接着,又向古人学习师法自然,了解水的精神内涵,欣赏水纹肌理的不同形式,并用刻、压、剪、贴等方法创作水纹肌理花砖用来装饰学校“陶”字文化墙,陶娃们积极探索肌理创作方式,作品中也呈现出了重复、疏密、大小等造型形式的美感。
活动后,美术组的老师也进行认真的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本次校本主题研训活动,美术组老师们充分展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积极挖掘校园素材,根植于校园资源、校园文化、校园精神。陶娃们通过再一次的与泥相遇,在亲创陶艺的过程中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本次校本研训活动,老师们更好的践行了陶行知美育思想,陶娃们进一步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让校园生活、校园环境因陶艺更美好。
图文:美术组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