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为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推动区校劳动教育落细落实,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结合我校“亲生活劳动教育”特色项目相关内容,将社会实践与其相结合。2023年5月24日下午,在栖霞区教育局劳动和社会实践促进中心、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关工委组织下,南京市晓庄小学42名小陶娃们参观了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探寻中医药文化之旅。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实践基地位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内,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依托学校雄厚的中医药人才与学科优势,集展示、收藏、科研、教育、交流、服务为一体,馆藏中药标本431种。博物馆分为5个专题展厅:中国医史馆、江苏中医馆、中药馆、养生文化馆、校史陈列馆。
一进大门,陶娃们就被三层楼高的石雕壁画所吸引,大家围绕壁画上的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这些熟悉的名字讨论起自己知道的故事,这也让大家参观的兴致高涨了起来。
进入博物馆二楼的中药馆,讲解员依次为陶娃们介绍了各类展品,让大家对中医药有更深的了解。陶娃们在这里了解到了中药名著、中药真假饮片鉴别、道地药材、名贵动物药、冬虫夏草的一生、中药柜等许多中药知识。大家边听边提出自己的一个个可爱的问题:“‘没药’是一种什么药?”“‘冬虫夏草’是虫子还是草?”“龟壳也能做中药吗?”……一个个问题都是一把把打开中医学的钥匙,激励着陶娃们继续探索。参观时,同学们的目光尤其被一面约两层楼高的墙所吸引。这面墙上面摆满了各种浸制标本,陶娃们不禁连连发出了惊叹。“医无药则不能彰其效”,标本中展示的各种植物不仅有“颜值”,更有“药用价值”。在中药馆内,从中药药材种植、炮制加工、制剂生产到中药经典处方,处处展现了中医药价值的可挖掘性。
这次中医药博物馆之旅不仅让陶娃们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陶娃们的心中也种下了中医文化这颗小小的种子!
撰稿:沈如兰
一审:德育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