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03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29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03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5b023dc1.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新学期伊始,南京市晓庄小学在金立义校长的引领下,继续掀起各学科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后本公众号推送文章所称新课标均指此版本)学习的高潮。为了分享学习成果,陶心书社工作坊从第96期开始,将分期分批推送青年教师的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标 领悟新理念 分享新体会

(九)

数学学科

1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67fd3357.png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m1505aca2.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刘珍妮

谈《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综合与实践”领域

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相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强调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更加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指导。为了便于理解,2022年版课标分别列举了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名称及具体活动内容,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学设计者参考。

2022年版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占比增加;二是育人价值更明确。2022年版课标明确规定要将不少于总课时10%的课时量用于开展“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课时量的大幅增加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领域学习的重视。2022年版课标强调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渗透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目标中,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新课标背景,我校数学老师在上学期也开展了“时间在哪里”主题活动课程。通过对幼儿园和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涉及的同一个主题开展研究,我们找到小学阶段主题活动的突破口,开发小学1-6年级数学学习中有关的具有聚焦性、持续性的主题活动延展课程。不仅能有效支持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还能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与融通。“时间在哪里”目的在于丰富儿童漫长的数学学习之路,引导学生述说日常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事情,认识时间以及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丰富学生的时间量感,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将古今中外不同的计时方法联系,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联系,让儿童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感悟魅力多姿的数学文化。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要关注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经历“综合与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通过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学生要能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在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积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策略和方法的经验,形成模型意识与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1d638596.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黄娟

近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如下: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设法让学生产生如下体验

  1.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1. 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1.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精神把“新课标”的理念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学科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m2394ca8.png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4338e24e.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万高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通过核心素养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整个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都将围绕核心素养来进行,在教学内容上,应摒弃过去单一技术和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以教授足球为例,过去一节体育课可能只教脚内侧传球,而现在一堂课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而要教组合技术,如传球、运球、射门。新课标强调知识与知识间、技术与技术间的关联性,体育课要教组合技术、有对抗练习和完整技术展示,让孩子能上场比赛,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一个大单元最低由18学时组成。

新课标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创造复杂的运动情境。过去的教学经常原地不动做动作或按一个固定线路做动作,而真正篮球、足球等比赛瞬息万变,课堂中要模拟真实运动情境,创造出复杂、动态、变化的场景,我们可以结合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播放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应的节奏,培养学生的乐感;在了解竞赛规则上,可以让学生寻找每年规则上面的变化,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理解;在进行投掷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个出手角度更好,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有效的情景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既玩儿了又学了,真正做到“快乐体育”,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这样丰富的应用情境中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抗挫能力等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优化教学方法是保障运动负荷的核心,第一,巧设随堂目标,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例如“快速跑”教学,当学生学练产生疲劳时,可设计学生间比赛或者与教师进行比赛等随堂目标,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从而增加练习次数,提高运动密度。第二,提高学练效率。例如,“行进间运球”教学过程中的取球环节,告知学生跑到指定位置拿球,并运球跑,最后引导学生运球到指定位置,准备专项热身活动。第三,保障“精讲多练”,提高教学语言有效性,减少无效讲解时间。例如,“排球垫球”技术动作讲解,可以简化为“插、夹、提、蹬、跟、移”六字,将复杂繁琐的动作要求和练习要求通过挂图或者简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练效率。

教师在新课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和思考,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和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并能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


图文:马艳龙

来源:各青年教师

一审:教师发展中心

二审:校长室


陶心书社第103期_html_19069c72.png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