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2
春意浓,天晴明。晓庄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探索了我校“小先生制”下“自动课堂”的建构。
3月2日上午,杨淑婷老师在三(2)班执教《一一间隔排列》一课。课堂伊始,杨老师先让学生串珠子,体会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接着在这么多串珠中进行分类,体会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差一。班级学生发言踊跃,思维活跃,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很高,学生能够用多种画图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从而揭示一一对应的思想。
在研究1-2中,杨老师在教授间隔排列中渗透了封闭图形的思想,并且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封闭图形,体现了教师整体备课的思想。杨老师真正的让学生经历了从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相结合的真实学习过程。
3月3日下午,全体中高段教研组数学老师就杨淑婷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首先杨老师进行简单的说课,介绍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同时进行了自我反思。接着,听课老师结合新课标内容、“自动课堂”的实施要点和日常教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一郎老师认为杨老师本节课的设计新颖,从穿串引入,借助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在调整、尝试中加深印象,体现出“做中学”的理念。之后借助不同小组的作品,对珠子间的数量关系开展研究,在此过程中,杨老师对方法的指导十分细致,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不难看出,学生掌握情况较好,教学效果扎实;丁洁老师指出杨老师由具体的数量关系“相等”与“相差1”可以让学生自行感受,先讨论发现再尝试解释,无需过多强调“数量关系”这一词,两种类型同步进行讨论感受更深刻;刘珍妮主任认为杨老师的学做单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看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懂老师的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学做单可以发现杨老师准确的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草长莺飞二月天,课题引领助发展。晓庄小学全体数学老师,正在以“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为契机,深刻体会新课标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争取诠释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自动课堂!
图文:朱文瑞
一审:刘珍妮
二审: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