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
冬意渐浓,寒气袭人,但料峭的天气依旧挡不住晓庄小学小语人共同研究学习的热情。
11月29日上午,南京市晓庄小学高语组全体教师齐聚五(2)班,聆听沈如兰老师的组内课《慈母情深》一课。沈如兰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品场景,体悟情深”。沈老师在教学时,版块清晰、目标明确,先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反复中体会母亲的辛苦与不易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再由读到说、到写一个令自己感到“鼻子一酸”的场景。这是一个从认知到运用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自读中认识什么是语言的反复,在朗读中感受语言反复的表达效果,在练笔训练中习得语言反复的技巧,学以致用。课的最后,同学们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很多都红了眼眶,相信这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表达的技巧,更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2月5日,周静老师在五(1)班执教了同单元的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在检查学习预习的情况后,周老师抓住了略读的特点,带领学生明确课时学时目标。在明确目标后,也顺势将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三个板块,即“对比”切入,梳理内容;聚焦细节,体会情感;读写结合,表达看法。在板块的教学中,采用任务推进式,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读、思、辨的学习活动中,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
课后,高语组的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聚焦单元要素的落实,各抒己见,见解独到,让同一篇课文有了不同角度的设计思路。
梁红玉:
1.沈老师围绕3个场景,紧扣“鼻子一酸”展开教学,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想画面等方法感受母亲慈爱伟大的形象,学生较为投入,教学环节“形散而神不散”。2.读、练结合,从文本内容走向生活实际,体现了语用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练笔讲评时如果能紧扣场景和细节的描写进行点评可能会更贴近本单元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3.文本有一大表达特点:反复的修辞手法,沈老师抓住反复修辞手法带着学生体会到它的好处,如果能让学生趁热打铁,利用活动迁移运用反复手法,就更完美了。
赛骏:沈老师的课堂教学准备充分,板块清晰,教学设计有清晰目标,从“品场景,体悟情深”到“小练笔,忆情深”,由读到写的进阶式语用教学思路很有想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准确地带领学生抓住文章中精彩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走进作者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母子深情。建议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文本的朗读,因为语用能力的学习和提升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张燕:周静老师的这节教学目标明确,板块清晰。抓住课前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全班之间的的合作、交流,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上,“读”“说”“写”环环相扣,教师就这样带着学生触摸文本,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共呼吸。
杭天:周静老师的整堂课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周老师自己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尤其是一步步从“读”到“思”“辩”,最后运用到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父母用心良苦,在课堂的最后还设计了想对父母说的话,为后面习作进行铺垫。但还存在这一些疑问,朗读的方面是否还不够,在对话上,心理描写的部分是否可以再多读些。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否可以多放手给学生一些小组讨论展示的活动,而不是一直都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
课课用心,课课精心。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在智慧的碰撞中积蓄力量,在扎实的教研中携手前进!
图:赵璇
文:周静 沈如兰
一审:教务处
二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