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25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浏览数量:45    

【知行晓庄】【知行学堂·陶心书社】  第125期——读书丰底蕴 清气溢师心


陶心书社第125期_html_5b023dc1.jpg

晓庄小学是192735日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201891日新建复校以来,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办学理念,让学生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让学生做一个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以陶为镜省自己,教书育人谱弦歌”,《知行学堂》专栏将以教育生活为源,谱写”学陶、师陶”的生活教育篇章。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读后感

陶心书社第125期_html_m35211478.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刘珍妮


初读作者自序,便被作者的课堂价值观所感染。课堂是教师的传道场,它不仅承载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而且还影响着下一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课堂当有仪式感,作为一名老师,在上课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对自己的课堂充满虔敬和投入,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使自己的课堂变味!教师的每一步自我提升,都会让课堂发生一次“微革命”。在教育之路上,个人的力量固然是微弱的、渺小的,但是一点一点力量汇聚起来,足以成为火炬,点亮学生。

陶心书社第125期_html_42b41f51.jpg

师者行迹,熠熠生辉。这本书,可以视为郑英老师20 多年教学实践的“行迹”,“每一堂课都是教师教育生命中的一个点,点点相连,便构成了他教育生命的轨迹,也决定了他教育生命的质地”。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守护作为育人主阵地的课堂?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守护,怎样守护会更好?”全书分两辑,第一辑“课堂,要让生命在场”,共6篇,其中所思考的,包括预设与生成、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与运用、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等我们日常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第二辑“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共9篇,郑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与我们分享了她对于教育教学的“形而上”思索,追求“简约”之美,还课堂以“无为”和“清静”,“把逆境牌打成顺风牌”等等。郑老师还“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提出了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思想的魅力。

教育智慧,绽放课堂。郑老师似乎随身带着一个“锦囊”,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意外”,随时可以出招——绝招、妙招、怪招,招招有效。课堂教学总是充满悬念和变化的,正是这种悬念和变化,使教学具有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反观我们当下很多按部就班、精准预设的所谓高效课堂,反而让学生脱离了真实之感。

她的课堂有化育之美。好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让他们因为这样的课堂而萌生探究欲、释放想象力,我也知道那些糟糕的课堂又会怎样泯灭一个孩子对于某学科的热情,毁掉他倾听的专注、表达的欲望。

郑英老师认为,真正的生成应该是这样的:善启学生的疑——引而不发,激活源头;智用学生的惑——急中生智,即时变奏;巧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化拙为巧;活用学生的问——由此及彼,顺势延伸;妙用学生的题——顺水推舟,巧妙点化;反激学生的思——变堵为导,反弹琵琶。

在郑老师的智慧启迪之下,我们要学会灵活应用,在课堂的意外发生时巧妙应对,让意外成为突破学生认知难点的关键钥匙,真正的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赏识,让每一朵花绽放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陶心书社第125期_html_2542a6a0.jpg

分享人:南京市晓庄小学 朱琳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书,读后感受颇多。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赏识你的学生,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陶心书社第125期_html_818f1.jpg

一、亲近每位学生,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没有亲近的师生关系,再多的赏识也是做无用功。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成一个职业或是种谋生的手段。

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确,赏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我们在引导、激励这些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前进的同时可千万别忽视了班级里的“问题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赏识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和鼓励。

我们班有个孩子自制力差一些,总是管不住自己乱说话,但是他非常有责任意识,我便对他说:“老师看到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把班级纪律交给你管,相信你可以做好!”他受到了老师的赏识,心中燃起了熊熊壮志,极其真诚的对我许下承诺,保证他会管好自己,管好班级。结果真的出人意料,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仅可以约束自己,还帮大家把班级纪律管理得有模有样!赏识“问题学生”,会给他们带来重生的可能性,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

提高”。


图文:刘珍妮 朱琳

一审:马艳龙

二审:徐同涛


陶心书社第125期_html_19069c72.png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西路99号 网站版权:南京市晓庄小学 电话:025-85367616